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爲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烤鴨是一道北京名菜,它以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說到烤鴨就不得不提到一家餐廳,我想不用小編多說大家也猜的出來,這家餐廳就是全聚德。

全聚德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烤鴨店,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雖經歷了150多年的歲月洗禮,但依然活躍在餐飲市場中。甚至成為了北京的地標性餐廳,去了北京不去全聚德吃一次烤鴨,那將是不完美的旅行。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歷經百年的全聚德如今不僅在烤鴨店中扮演著領軍人的角色,在全國餐飲行業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在去年,全聚德一共接待了804.7萬人,年盈利高達19億!這樣的成績對於其他餐廳來說或許是一份不錯的答卷,不過對於全聚德來說,還不夠完美。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從近幾年全聚德的經營狀況來看,雖然去年盈利高達19億,但與前幾年的盈利相比較並沒有增長很多,甚至可以用停滯不前來形容。在股票方面,因為全聚德業績得不到提升,持股1810萬股的二股東IDG資本,持有3年,只賺了十幾個點,加之全聚德的業績表現導致股價跳水,IDG已經開始清倉式減持,全面退出。

隨著餐飲市場的年輕化、多元化,有人說全聚德已經開始呈現老化狀態,為什麼這麼說?這要從全聚德外賣開始說起。

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了一年

2012年是餐飲外賣的元年,可以說外賣是從這一年正式開始發展起來的。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外賣發展的也越來越快。然而,作為餐飲界的巨頭全聚德,卻在2016年4月才開始踏入外賣這個領域,並正式成立了北京鴨哥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全聚德外賣和全聚德電商。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出人意料的是,僅過了1年的時間,鴨哥科技宣佈關停。在這一年的實踐中,鴨哥科技一共損失了1588.1萬元。對於全聚德來說損失雖然不大,但是在外賣領域的嘗試可以說徹底失敗了。

全聚德在外賣市場的慘敗,也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外賣市場已經相對成熟,全聚德卻會以慘淡收場呢?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其實吃過全聚德外賣的朋友應該心裡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全聚德外賣的性價比太低!

性價比太低,原因有二

1、產品定位有問題

一個餐飲品牌或者一款食物想要在市場中得到好的成績,首先定位一定要準確。而全聚德外賣在定位上,明顯與消費者脫軌。

吃過全聚德外賣的人應該知道,在全聚德叫一份外賣人均至少需要200以上的價格,這樣的價格已經近乎於全聚德堂食的價位,甚至加上配送費等以及超過了堂食。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這樣的價格明顯是太高了!根據全聚德外賣APP的統計,全聚德除了手工鴨卷外,其他所有菜品的銷量均不過百。這樣的銷量水平,與全聚德的身份相差太遠。

要知道,外賣針對的人群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也就是走在了年輕市場中。根據外賣平臺的大數據來看,外賣消費大多都在200元以下的水平,全聚德人均200以上的價位,與外賣的市場定位是截然相反的。

2、忽略了烤鴨特有的場景化

對於外賣來說,便捷是第一要素。而對於就餐環境來說幾乎沒有要求,而且也沒辦法有要求。但是烤鴨卻是一種比較看重場景化消費的食物。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去餐廳中吃過烤鴨的朋友一定都見過廚師拿刀切肉片的場面,這樣的場面是烤鴨獨有的就餐場景。這樣的場面對於吃飯的人來說,可以達到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所以選擇去全聚德吃烤鴨,除了鴨子的美味以外,更多的是場景化的體驗以及感受老字號的文化底蘊。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但對於外賣來說,除了鴨子本身以上說的這些全都為0,也就是說附加值不如堂食,但價格比堂食差不多,導致外賣性價比低,沒人吃。

並非烤鴨沒有外賣市場,全聚德可以學學他們

1、大董烤鴨為烤鴨增加IP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烤鴨場景化體驗這麼重要,是不是烤鴨不適合做外賣?答案是否定的!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在2014年,外賣還處於發展期時,有一家烤鴨店就開始了對外賣領域的擴張,甚至為了外賣放棄了一半的直營店,它就是大董烤鴨。在放棄直營店一心做外賣之後,大董烤鴨通過對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資源整合,2016年,大董烤鴨外賣做到了3個億的營業額。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為啥大董烤鴨能盈利?原因就是增加了全新IP!一般人覺得烤鴨店就只能賣傳統烤鴨,然而大董烤鴨卻另闢蹊徑,做起了“烤鴨漢堡”。降低了單價,增加了IP,銷量一下就上去了。

2、海底撈為品牌增加副牌

如果說大董烤鴨是為烤鴨類餐飲增加了外賣的一條新IP,那麼海底撈則是教會所有品類餐飲如何增加副牌。

比一般外賣平臺還要早,海底撈在2010年就已經看到了外賣這條路的前景,並創建了自己獨立運營的外賣團隊。推出的產品覆蓋中低端市場,把外賣的附加值加在了服務上。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海底撈外賣不僅送食材上門,還提供餐具和鍋。而且,在你吃完時不用擔心吃完了髒桌子,海底撈會派人上門服務,回收用過的餐具,和清理飯桌衛生。這樣體貼的服務,即使產品價格略高,人們也都很樂意接受。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結合大董烤鴨和海底撈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全聚德外賣輸在了沒創新和對外賣市場的不瞭解上。與這兩者對比起來,全聚德外賣像是一場自嗨,雖然做好的鴨肉卷方便實用,但卻少了吃烤鴨特有的體驗感和儀式感。更不用說堂食的場景化體驗了。

這家烤鴨店一年接客804萬,盈利19億!為啥偏偏做不了外賣?

當全聚德不在是全聚德的時候,自然少了對顧客的吸引力,全聚德也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做不了外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