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秋雲萍」,這份許多北京孩子從小吃到大的蓋澆飯要挪地兒了

“一律13一份!你就直接說幾份就行。”今天中午,西四路口西北角,廣濟寺東牆外的秋雲萍快餐店門前大排長龍,最高峰時,隊伍幾乎排到了廣濟寺門口。門口店員語速極快地告知每位顧客今天的新定價。

店門口窗戶上貼著“本店今日最後一天營業”,足以解釋這一排隊盛況。“吃了20多年,最後一頓。”幾位排隊的顧客彼此聊著,言語中帶著不捨。

“勞駕勞駕,讓讓,我把桌子收了!”“借過借過!錯個身兒!哎,您留神別碰著……”中午,秋雲萍店裡工作人員手腳麻利地收拾桌子;窗口,兩位大姐收票、打菜、盛盒、裝袋,手不得停。

再見“秋雲萍”,這份許多北京孩子從小吃到大的蓋澆飯要挪地兒了

再見“秋雲萍”,這份許多北京孩子從小吃到大的蓋澆飯要挪地兒了

門口排隊等座兒的人不時往裡張望。“全家上陣了?”“可不是嗎,最後一天了,忒忙!”不時有排隊的街坊熟稔地跟店員打招呼聊兩句。來取外賣的送餐小哥不斷擠進人群,又迅速拎著幾大袋子跑出去,“今天訂‘秋雲萍’的特別多!”外賣小哥等餐的間隙,驚訝地掏出手機拍下店裡人山人海的盛況。

“秋雲萍”是誰?科普一下,這是一家開業於1989年的老北京家常菜快餐店。簡而言之,就是家常菜蓋澆飯。丸子、紅燒肉、紅燴泥腸、熘肝尖、梅菜扣肉、糖醋里脊、雞腿兒飯……一隻敞口大碗,瓷瓷實實的米飯墊底,上面?一大勺兒熱菜,“噴兒香!就是有點鹹!”這些以口重出名的家常菜,幾乎每一道都是留在老餮心裡的北京老味道。

店內面積很小,是個狹長的店堂,幾張桌子就把小店兒擠得滿滿當當。有的熟客索性就端碗站著吃,或者拉個小凳兒跟店外門口坐著吃。“有時候凳子都用完了,我們就蹲門口吃。吃完把碗撂門口,一會兒店裡人就出來斂碗。”中午排隊的張金浩以前就在旁邊上學,得著信兒特意趕在中午跑來吃最後一頓。

秋雲萍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價格。從開張時的幾塊錢,到現在最貴的菜不過15塊錢,且註明“價格均含米飯,不需米飯該價格減1元。”

今天最後一天,店裡更是把所有的菜品定價都改為了13元一份。也算是回饋大夥兒了。

再見“秋雲萍”,這份許多北京孩子從小吃到大的蓋澆飯要挪地兒了

再見“秋雲萍”,這份許多北京孩子從小吃到大的蓋澆飯要挪地兒了

再見“秋雲萍”,這份許多北京孩子從小吃到大的蓋澆飯要挪地兒了

再見“秋雲萍”,這份許多北京孩子從小吃到大的蓋澆飯要挪地兒了

實惠到不可思議的定價,和家裡“媽媽牌”家常菜一個味道的菜色,讓這裡幾乎成了街坊鄰里、上班族、學生的“食堂”。

很多人都誤認為“秋雲萍”是一個人的名字,其實不然,這是妯娌三人名字裡各取一字組成的店名。幾十年叫下來,這個溫馨親切的名字已經印在了不少人的心裡。

今天是小店最後一天營業,大排長龍的隊伍中,不少人舉著手機拍個不停。

上午在附近辦事的趙彤中午拎著三份菜——雞腿、紅燒肉、糖醋里脊從人群中殺出來。趙彤說今天是在附近辦事,沒想到趕上了秋雲萍的最後一天。趙彤今年37歲,這個小飯館裝著他學生時代滿滿的回憶。當年他就在甘家口那邊的職高上學,因為實惠好吃,每每打完球大家就會約著來這兒吃飯。“你想半大小子,多能吃啊。這兒一份飯就能吃飽,量得多大。”最讓趙彤覺得可惜的是,本想等過幾年孩子長大了能爺兒倆一起來這兒吃飯。“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這個機會了。”

中午,不少食客都在打聽以後秋雲萍開在哪。店裡人總是笑笑表示:“還不知道呢,先休息幾天,等回頭您看大眾點評。”

據瞭解,廣濟寺東西兩側整體環境將進行改造提升。包括秋雲萍在內的東西兩側臨街商戶都在此次環境提升範圍內。廣濟寺始建於宋朝,寺內原分東西中三路,珍藏有許多珍貴文物,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7月,廣濟寺周邊環境整治工程房屋徵收相關方案發布公告,其中就包括阜內大街15號即“秋雲萍”所在位置。未來,廣濟寺周邊環境將做統一規劃,著力提升文保區整體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