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餐飲困境

今天的日誌決定寫一個餐飲行業的現實,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現實,恰好,也是因為對這個事實的忽略,導致很多餐飲新手朋友在經營上出現了問題。

大家認為,一個餐廳的回頭客比例到什麼程度是正常的?在繼續往下看之前,您先靜下來想一下,如果您是餐飲老闆,你覺得自家的產品能擁有多少回頭客比例?那麼接下來看餐飲行業的現實情況吧:

被忽略的餐飲困境


一個餐廳,回頭客比例如果在20%以內,也就是十個消費者進來,覺得好吃的客戶連兩個都沒有,那應該是產品和味道有問題,正確的選擇就是趕緊更換產品,或者調整味道。必須要將回頭客比例做到超過30%,而且也只有回頭客比例做到30%了,這樣的產品才有堅守下去的意義和必要。

如果,一家餐廳的回頭客比例能做到50%,那這家餐廳生意一定會火,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宣傳手段就能把生意做起來,單純一個店就可以賺大錢,而且具備後期品牌機會;回頭客做到60%以上這個級別的,我們這裡就不討論了,一則是鳳毛麟角,幾乎沒有;再則是討論它失去意義,因為不具備普適性。

被忽略的餐飲困境


因此,歸結起來,那就是絕大多數餐廳的回頭客比例,其實只需要做到30%就足夠了,也就是說,十個人進店消費,只要有3~4個人覺得味道不錯,會因為這個味道而願意再回來,那這家餐廳就具備生存下去的機會,可以通過守的方式實現盈利:喜歡自家產品的消費者積累到足夠多的數量時就會爆發。

如果您認同這個數據比例的話,那就很好理解下面的事實:既然只有30%的回頭客比例,那就說明,其他有70%左右的消費者,對你家產品實際上是不滿意的,甚至是有非常大的意見,那麼請問:作為老闆,你在日常經營中,是以哪個人群作為自己的目標人群呢?

被忽略的餐飲困境


正常來說,老闆必須以喜歡自家產品的消費者為核心,努力做到讓他們滿意,然後通過他們的反覆消費和口碑傳播,帶來更多的目標消費者。用數據說話,就是好好去維護那認同自己的30%,把這30%的消費者的生意做好,當數量積累到一定規模(1000人)時,就能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變化。

但現實中的情況則恰好相反,很多老闆開個餐廳,試圖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的產品,而且,在面對不同的消費者時,會把重點搞反:對於喜歡自家味道的消費者,他們認為是正常的,沒必要去管;反而處處想討好那些不喜歡自家產品的消費者,想通過改變味道等方式來重新贏得他們成為回頭客。

被忽略的餐飲困境


但這可能麼?不說別人,拿我們自己來說,當我們去某一家新的餐廳吃飯,發現味道並不喜歡,那麼即便是我給老闆提了意見,以後路過這家店時,在有其他選擇時也不會進去,因為他的腦袋裡已經有個聲音在告訴他:這家東西不好吃,甚至還要給同行的人說這家不好吃。

因此,對於那些第一次就不喜歡你家產品的消費者,你就算是為他們改了,而且改的完全讓他們滿意,但對不起,他們不會知道的,因為第一次就不喜歡的情況下,很難有第二次再回來的機會,你的努力相當於是無用功,但帶來的結果非常糟糕,為什麼?

因為一旦你改了味道,原本喜歡你這個味道的那30%,第二次來發現味道變了,他們也不會再來了,其結果就是:你為了迎合不喜歡自家產品的消費者,而最終連喜歡自家產品的消費者一併給失去了,這,是絕大多數餐飲新手在犯的錯誤,而且是反覆在犯的錯誤。

被忽略的餐飲困境


如果用一個嚴重的詞語來形容的話,那可能會是“愚蠢”,雖然不好聽,但事實就是如此,而之所以會犯這樣嚴重的錯誤,就在於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自己的味道再牛,都無法讓每個人喜歡,而只會讓一小部分人喜歡,這裡的一小部分,就是30%的基礎回頭客比率。

打算進入餐飲的朋友,以及目前正遭遭遇餐飲經營困難的朋友,不妨好好反思和總結一下自己所面臨的情況,你是否正在犯這樣的錯誤。你是否還在為那些不喜歡自家產品的消費者而分心。是否還沒有重視哪些人是真正喜歡自家產品的目標人群。以及,你家產品做到30%的回頭客比率了麼?

如果回頭客連30%都沒有,那就是產品的問題,建議更換產品;如果回頭客具備,或者說曾經達到30%,而生意還是不好,那一定和店內經營的不穩定有關,要麼就是菜品胡亂增減;要麼就是味道隨便亂調整,否則,不太可能出現連續做幾個月,卻找不到回頭客在哪裡的情況!

這算是餐飲經營中,最簡單和最基礎的一個事實。

·

——作者蔣毅:豪蝦傳創始人,四川滷煮龍蝦創始人;國內首家餐飲小老闆社群【豪俠匯】創始人;從事餐飲近10年,16年作為川派龍蝦代表,受邀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