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蒙自過橋米線」里的愛情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蒙自過橋米線”裡的愛情

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蒙自過橋米線傳說之外,在“過橋米線”的故鄉蒙自市,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清軍機大臣李鴻章出訪法國時,法國佬請他吃冰棍,他見冰棍在冒煙,以為很燙,吹了老半天,才小心地嚐了一口,沒想到冷得掉牙。法國佬哈哈大笑。等法國佬來中國時,李鴻章特意安排了“蒙自過橋米線”。湯,靜靜地裝在碗裡,法國佬想肯定是一種冷飲,端起來就喝,結果被燙得七竅生煙。

中華名小吃“蒙自過橋米線”就是這樣一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般神奇的存在,海碗表面看似波瀾不驚,沒有牛排一般誘人的滋滋聲、也沒有火鍋一樣翻滾的紅油,下面卻是高達95℃的雞湯,不明就裡者如果端起來碗就喝自然會被下面的隱藏的“火焰”燙得哇哇叫。熱烈而不張揚、含蓄又不低調,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就是蒙自過橋米線中的愛情故事。在蒙自過橋米線的傳說中我們可以更深刻體會到這種極致: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蒙自過橋米線”裡的愛情

清初某書生,雲南蒙自人,妻賢且慧,伉儷情深,有一幼子。書生性喜遊玩,妻憂道:“好男兒當讀書成名,夫終日遊樂,不思為家人爭氣耶!”夫感妻言,遂獨居南湖亭中,發奮攻讀。每日三餐,妻不計勞苦送往書齋,書生感銘於心,志益堅,日以繼夜,學業大進。妻喜,視書生日漸羸弱,悽然,覓食補強身之法。一日,妻備雞湯盛之以罐,又備米線、肉片為生作膳。幼子無知,戲將肉片擲於湯中,妻急,斥之,速將肉片撈起,視之已熟,嘗之味鮮,大喜。即提食攜兒送往書齋。但因終日勞碌,暈倒湖堤橋上,書生驚至,妻已醒。幸湯膳無損,視之,湯為浮油籠蓋,無一絲熱氣,疑湯已涼,但罐燙灼掌。奇之,問妻何故,妻詳道偶得之法。書生喟然:“賢妻每日過橋,此膳可稱為過橋米線。”後來,蒼天不負,書生考取功名,衣錦榮歸,被民間傳為佳話。從此,“過橋米線”不脛而走,竟成雲南名膳。

蒙自過橋米線裡的愛情,溫婉賢惠的妻子、苦讀詩書的書生,有甜蜜有詩意,有榮華富貴也有意外驚喜,更多的則是平平淡淡才是真。這與當下時下動輒轟轟烈烈的愛情、死了都要愛的瘋狂相比更多了一份悠然從容和淡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