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委會喊你幫忙 你去不去 小區管理需要「衆人拾柴」

中國城市的發展,讓許多人從一個個散落而固定的小家走進社區,社區裡的公共事務需要大家的參與,而是否都準備好了呢!

姑蘇晚報 本報記者 張登峰實習生 劉念

昨天上午,園區都市花園業委會兩位成員在小區裡巡視了一圈後,來到都市社區辦公室,向社工大倒苦水:剛剛修剪好“的樹枝,還有人說是破壞樹木。我們請他參加業主大會,大家一起定一個修剪標準,又不肯參加。這樣折騰來折騰去有什麼意義呢?”

這兩位業委會成員的苦衷,埋在內心很久了。都市花園業委會副主任閔衛直言,做業委會工作有兩難:一是業主參與小區管理的積極性不高;二是很多事眾口難調,阻力很大。而他們作為不拿工資、義務服務的業委會成員,又想把小區弄好,難度可想而知。

有想法、看熱鬧的多真正參與的業主少之又少

三年前,都市花園不少一樓業主就曾反映,樓前的樹木長勢茂盛,影響了室內採光。由於以前的物業公司未對樹木進行修剪,導致這些樹木越長越高。換了新物業公司,有了新的業委會,大家又將修剪樹枝的問題反映上來。

經業主大會討論和與物業協商,最終物業請綠化員對樹木進行修剪。但修剪後清理垃圾每卡車400元的運費需要業主承擔。核算下來,整個小區全部修剪的垃圾運費達8萬元。費用公佈後,有些業主覺得“業委會有貓膩”。但當業委會成員邀請有異議的業主參加業主大會商談、制定修剪計劃時,他們一個也不肯出面。

不得已,業委會將41幢樓作為試點。綠化人員對41幢樓前的6棵樹進行了修剪,共清理出3.5車垃圾,運輸費花去1400元。有異議的業主拿著這筆賬目一核算,樹枝清理的運費8萬元非常合理。目前,已經有三幢樓成功進行了修剪。然而,現在又有業主說“樹修得太禿,破壞綠化”。

“小區裡一共有84幢樓2521戶家庭,照理說至少要有84位業主代表,但目前業主大會只有72名業主代表。”閔衛說,一般情況下的小區業主大會,只有50多位業主代表參加。閔衛說,業委會委員憑的是一腔真誠和熱心,他們就想把自己的小區管理好。他們也需要那些有財務、審計、工程、談判等特長的業主加入。但業委會發出邀請書後,就是得不到回應,參加業委會和業主大會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中途還有人退出。

眾口難調、無標準借鑑義務做事還要遭無故質疑

“我們都是義務為小區服務,業委會不發工資,但還有很多人說‘沒好處,你會來嗎’。讓人很生氣。憑什麼做義工還要受到無故質疑?”閔衛說,業委會做事的難度,從幾件事中就可以看出。因為在很多人印象中,業委會與物業有著“難以分清的瓜葛”,想說都說不清。

業委會喊你幫忙 你去不去 小區管理需要“眾人拾柴”

閔衛介紹,都市花園內的路燈由於年久失修,電線老化、損壞情況比較嚴重。去年,都市花園業委會根據業主要求,啟動路燈更換工程。當時,業委會成員挑選了一款92元的鋁合金路燈作為樣品,在業主群裡進行了公示。結果,有業主說,網上還有更便宜的,價格只要46元。但他們一看是鐵質的,風吹日曬之下,很容易老化鏽蝕。還有業主說有80多元一款不鏽鋼的。也有業主說自己的小區,最好要買質量更好點的,價格145元鋁合金的比較好。

“僅一個路燈,就商討了兩個多月。”今年1月底,就要開業主大會決定買哪款路燈了。買價格高的,有的業主嫌貴;買便宜的,容易鏽蝕損壞,有人會覺得業委會“拿了好處”。無奈之下,業委會成員將這四種價格的路燈各買一隻,準備放在業主大會上供大家商討確定。

“因為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業主的勁不往一處使,不能為他人著想,所以很多事情就難辦。”閔衛舉例,像小區一期曾有兩幢樓因為屋簷脫落,差點砸到人。但這兩幢樓有特殊情況,沒有公共維修基金。翻修脫落的屋簷,需要業主自掏腰包。但就有幾戶業主不同意自己出錢。結果,只能先由其他業主先行墊付維修。

如何做到兩全其美?小區管理需要“眾人拾柴”

“我們做事小心翼翼,也請了專業人員幫助把關,就是怕事情做壞了有人要責問。怎麼找出一個‘兩全’方法呢?我們也很困惑。”閔衛表示,他們最希望有更多有專業特長的業主加入業委會隊伍,用各自專業特長為大家提供更科學和更專業的決策依據。

昨天,蘇州市社會工作督導師覃小珊對此表示,都市花園業委會面臨的種種困境,並不是個例,在城市新型社區尤為多見。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現行法律法規不健全。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起步晚,尚存監管空白和漏洞,社會上時有報道關於業委會、物業的負面新聞,導致業委會在業主群體中公信力不高、印象不好。二是社區參與意識不足。這主要與城市新居民在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與精神狀態上的現代化程度相關。城市新型社區居民間熟識度低、集體感弱,而主流青年業主也受自身發展階段限制,對於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建設,存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象。三是社區參與平臺和機制建設不完善。其中信息收集、溝通和公開機制尤為重要,這會影響到如何保證業主們各抒己見、尊重民主的同時,又能實現有效集中,提高決策效率。

“面對這種情況,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物業、業委會應該共同探索,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覃小珊表示,一方面,大家要充分估計困難程度,認識到社區公共事務建設面臨困境的必然性和持久性,做好長期投入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完善社區服務、擴大宣傳教育、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等方面開展社區營造,重視社區參與平臺和機制的建設,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再者,注重加強業委會內部的溝通交流、提升團隊凝聚力,加強信息溝通和公開,不斷提升公眾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