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絲餅,山東煙臺的漢族傳統名吃,面絲金黃透亮

盤絲餅,山東煙臺的漢族傳統名吃,面絲金黃透亮

盤絲餅是在抻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細麵食品,是山東煙臺的漢族傳統名吃,面絲金黃透亮,酥脆甜香。清末薛寶辰的《素食說略》中,對用福山拉麵製作的盤絲餅有詳細說明。

做法

麵糰:麵粉500克、泡打粉1/4茶匙、水270克—290克

油酥:麵粉50克、五香粉1/2茶匙、鹽1/2茶匙、食用油100克(五香粉和鹽的用量以個人喜好,多少自定)

1.和麵:將麵粉和泡打粉拌勻,加入清水和成麵糰,放一邊餳30分鐘

2.做油酥:將麵粉、五香粉、鹽盛入小碗中拌勻,鍋做熱,倒入食油至冒煙關火,趁熱將油倒入碗中,攪拌均勻,油酥就做好了

3.將餳好的麵糰揉勻,擀成0.5釐米厚的薄片,均勻地抹上一層油酥,再撒上一層蔥末。

4.然後從一頭疊起到1/3處,迭起的地方表面抹上一層油,然後再從另一頭疊起,在最表面也抹上一層油,最後再將疊好的面片用刀切成1釐米寬的條狀

5.3-4條為一組,盤成一個餅胚,擀成圓餅

6.餅鐺做熱,滴幾滴油,將餅放入,一面烙金黃,另一面也刷一點油烙金黃就可以了。

盤絲餅,山東煙臺的漢族傳統名吃,面絲金黃透亮

媳婦餅是山東榮成漢族傳統名點。主要原料為白麵、雞蛋、豬油、白糖,餅做得要厚,要香,要甜,吃了長勁。原是女方出嫁放在箱底帶到婆家送給新郎的"體己乾糧",俗稱"媳婦餅"。媳婦餅做得口味如何,使用的材料真不真,不但顯示了女方家日子過得殷實與否,也可看出女主人做飯食活兒的水平。媳婦餅還充分體現出孃家對女兒、女婿的一片關愛和祝福。當然,親朋好友吃到此餅,也就分享了一對新人的喜悅。媳婦餅俗稱為“被窩餅”。此餅是女兒出嫁時,由女方孃家負責烙制的,好吃又耐存放。這種餅專門是為忙碌了一天的小兩口進入洞房後,深更半夜說悄悄話時用來填肚子充飢而準備的……後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種餅就烙得多了起來,又作為禮品分發給參加婚禮的客人品嚐。

媳婦餅的製作非常講究。要用當年新麥的磨尖面即精麵粉,再加入白糖、花生油和雞蛋,按一定比例調和而成。一般不加水,經過人工反覆揉搓,然後分割成小塊做成餅狀,放在面板上醒一醒再烙。

烙制過程更需要操作者的耐心、毅力和吃苦精神。那時烙餅都用做飯的大鍋。柴火要用當年的好麥秸,易燃,火苗柔和。一個人在灶下,一小把一小把地把麥秸往鍋灶裡續,進行煨燒。麥秸添多了,火大餅易烤糊,火苗小了餅會夾生,所以需要用文火。在大鍋裡烙餅,可是個又累又講究火候的細心活,要不停地翻弄著鍋裡的麵餅,要受熱均勻,防止烙糊,等把兩面和周邊全部烙遍烤透後,才拿出來一個個擺放在格蓋(方言,一種用高粱秸稈穿結而成的圓蓋子)上,散熱涼透。

媳婦餅做得口味如何,使用的材料真不真,不但顯示了女方家日子過得殷實與否,也可看出女主人做飯食活兒的水平。媳婦餅還充分體現出孃家對女兒、女婿的一片關愛和祝福。當然,親朋好友吃到此餅,也就分享了一對新人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