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中國米酒盛行於兩廣、湖南、湖北等地

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素有民酒之稱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一提起九江雙蒸

作為廣東人的你一定有印象

鮮紅的遠航商標其乘風破浪之姿

因經典的港臺廣告深入人心

這款廣東豉香白酒憑著其親民的價格

也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抹熟悉身影

媽媽灶頭上的烹飪妙品

酒樓食肆裡的小酒一杯

不僅如此,它還銷往港澳、東南亞等地

被華僑們親切喻為“故鄉水、家鄉酒”

九江自古是酒鄉

九江酒廠,紮根於釀酒歷史悠久的“魚米之鄉”的南海九江鎮,作為廣東省最大的白酒企業,白酒出口量長期穩居全國之首。

在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的釀造法則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就是“天人共釀”,九江米酒的釀造亦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結果。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前不久,我到九江酒廠,試圖去探尋這口綿爽白酒背後的秘密,瞭解其人文和歷史。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何松貴,中國白酒工藝大師

省級非遺項目九江雙蒸酒釀製技藝代表傳承人

圖為何總工在為我們介紹酒廠生產狀況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南國山水·佳釀天成

九江酒廠,坐落於九江鎮的西江邊上。有“兩廣大動脈”之稱的西江,水質清冽純正,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境內的馬雄山,在流經廣西的石灰岩層時融入了大量的微量元素,有利於制曲和發酵中微生物的正常活動,有助香味物質的形成。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東南季候風為九江古鎮帶來溫和的潮暖氣候,常年水量豐富,加之西江河道寬闊,河畔區域溫差小,為製作酒麴創造了適宜的氣候條件。

酒廠位於大雁山和西樵山之間的小型‘九江盆地’,地形適合微生物菌落繁殖,為酒廠提供了良好的微生物生態環境。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空間裡豐富的菌酵群

是年月留給酒廠的一筆寶貴財富

九江處於北迴歸線南側,屬於季風型熱帶氣候,雨熱同期,熱量充足,盛產稻米的魚米之鄉,為釀造米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百年酒鄉·文化底蘊

九江雙蒸有著200多年的歷史傳承、獨特工藝及其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九江最早製作酒麴技藝的時間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的明朝,在清朝道光年間,此地釀酒業達到空前興盛,酒坊林立。九江酒廠正是以當時九江12間私營釀酒作坊組成的“九江酒業聯營社”改制而來。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追過TVB劇集的朋友,對這部《九江十二坊》應該會有印象,故事正是以佛山清末民初九江鎮12個酒坊的繁榮為背景,在第七集中,鮮活再現當年釀酒場景和技藝,數十名壯年男子正用腳踩踏黃色的酒餅......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九江人離不開酒,無米酒不成宴,這幾乎成了九江最醒目的味覺標籤。因為南方的水土氣候,大部分廣東人偏好清淡口味;而珠三角地區,煲湯、烹飪十分講究。

獨特的人文,催生了以九江雙蒸、順德紅米酒、石灣玉冰燒等為代表的,以大米為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勾調而成的,具有豉香風格的廣東白酒。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技藝傳承 · 酒香流芳

九江雙蒸釀酒工藝承繼了數代九江先輩的辛勞與智慧,兩百年來薪火相傳。製作工藝包括了曲餅製作技藝、雙蒸發酵技藝、冷卻餾酒技藝、勾兌沉澱技藝等。

九江米酒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讓每一杯酒都具有了“玉潔冰清、豉香純正、醇滑綿甜、餘味甘爽”的風格。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制酒九步—

製作餅丸

生產酒餅

蒸米煮豆

拌料

入埕發酵

蒸餾出酒

陳釀醞浸

勾調過濾

品評包裝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九江酒廠將現代化設備運用到釀酒工序裡

特色工藝·獨一無二

秘傳曲種

“曲是酒中骨”,由往至今,九江酒廠一直堅持自制酒麴。傳承古老秘方,選取深山老林原始野生菌種,以大米、黃豆,酒餅葉及秘製曲種製成酒麴。

其中,酒麴中黃豆的佔比是同行中最大的,以黃豆中的氨基酸作為酒體醇香成分的前體。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茅臺有“端午踩曲”的講究,在一年中最高溫的時節制作酒麴,在米酒製作中同樣適用,夏季是最優的做曲時節。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製成的餅柸需要送進保溼控溫的餅房中發酵七日,製成曲香濃郁、菌絲健碩的成品酒餅。

兩次蒸餾

“雙蒸”這項傳統技藝的核心是需兩次發酵、重蒸而得,故稱“雙蒸”。

2009年,九江雙蒸酒釀酒技藝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蒸酒質醇淨,二蒸酒香醇和。說起雙蒸這個工藝,原來還是出自於一個美麗的失誤。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最一開始的米酒,只蒸餾一次、度數較低,即使用大口碗接著喝都不容易醉。

據說以前有一家叫做“友隆興”的酒坊,由夫妻共同經營。有一天妻子想把蒸過一次的齋酒倒入酒缸陳釀,但由於力氣不夠,不小心把齋酒翻倒進還沒煮過的發酵材料中。

為了不浪費這些原料,夫妻倆商定全部再蒸一次,經過二次蒸餾濃縮後,他們驚喜地發現酒更加醇厚誘人,而雙蒸酒面世後也受到了眾人的熱捧並流傳了開來。

陳肉醞浸

肥豬肉泡酒,則是九江雙蒸酒的最核心特色。

由於肥肉中有微小的毛細血管,可以吸附過濾酒中的雜質;肥豬肉富含鐵離子,是一種陳釀劑,能讓酒中的有機成分更濃縮,讓酒味道更香更醇;油脂在陳酒的表面形成隔絕層,一起保質作用,二防止香味物質揮發。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在酒缸中泡至金黃的熟肥肉

藏著九江酒香氣的秘密

在肥肉中浸泡中酵化過的齋酒,經歷了從清純向風韻十足轉變的蛻變,被賦予了植物的葉香、脂香、甚至是熱帶水果的菠蘿香氣,由單薄走向豐滿,由單一走向多姿。

剛蒸出來的新酒,會有辛辣味,而陳化後,酒體中的物質被轉化,辛辣感消失,香氣口感都會更加上乘。所以說,酒是陳的香。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酒廠仍沿用陶缸釀造儲酒的古法

溫潤的氣候極大地促進有益菌群的繁衍,在九江酒廠這個幾乎不對外開放的“三蒸酒”陳儲倉庫裡,我們確確實實感受了“歲月的痕跡”和酒廠的歷史底蘊。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一進入,便感覺到混合著類似九制陳皮、話梅般的氣息盈滿了這個空間。整齊排列的酒缸上積落了日日年年的塵埃,醞釀著一個個等待盛放的香氣秘密,如此震撼的場景讓人著迷與流連。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正是如此機緣與人們的努力之下,在悠悠西江水流之中、在佛山南海九江鎮這一處彎道、在面朝大雁山背靠西樵山的“盆地”中,鑲嵌了南國“酒鄉”這一顆明珠,釀出了有“故鄉水,家鄉酒”美喻的九江雙蒸。

九江雙蒸博物館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全國首家酒飲文化館

由九江酒廠主持建設的九江雙蒸博物館,是其面向全社會開放的一個文化窗口,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主要用於對九江雙蒸釀造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館內設有古代的酒鋪、戲臺、米坊、酒坊以及碼頭等歷史場景的逼真模擬,同時設有九江鎮歷史文化長廊,現代九江酒廠企業、九江雙蒸釀造傳統工藝等展示區。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參觀九江雙蒸博物館,縱覽九江酒的興起與傳承,循著酒香,徜徉在九江雙蒸的發展歷程中。

傳承與創新

在時代的洪流中,九江酒廠深知不進則退,充分調動強大的產品研發部力量,創新推出一系列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產品,比如清酒、燒酒、青梅酒等。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雙蒸酒廠雖然是大家心中的老品牌,但卻分外貼緊消費者腳步,以及表現出對新領域樂於嘗試的進取姿態。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將新會陳皮加入蒸制而產出的

一款新派橘香型白酒

外形包裝有日本清酒的淡雅之風

帶著橘子般的清新香氣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九江酒廠贈送的廣橘香定製版

標籤上的內容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用心

九江雙蒸,老廣心中的醇綿幽雅,

讓你透過酒罈觸摸到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透過酒罈,觸摸時間沉澱的彌香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