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爲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科”、“科學”字詞在中國的淵源

”字在中國古已有之,但在商朝甲骨文和周朝金文之中都找不到,篆文中有“”,說明最晚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字。

《說文》科,從禾,從鬥。禾者谷也,鬥者量也,合起來指衡量、分別穀子的等級品類。本義:品類,等級。

《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科”字的發展演變

中國古代有“學問”一詞。

《易·乾》:“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中國古代的人文生態是重虛輕實、重道輕術的,“”字雖有是“量度”、“測量”之意,相關方面也肯定有一些知識,但這些知識充其量只能算是“”,根本就達不到“學問”的標準,因此,“”方面的知識尚不能稱之為“”,中國古代並沒有“科學”一詞。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開始於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公元九世紀末,唐末官員、曾歷任左拾遺、起居郎的羅袞,在其所著的《新唐書藝文志》之中,把“

科學”作為“科舉之學”的略語,這是中國最早有關“科學”一詞的文獻記載。但此“科學”與現代人眼中的“科學”兩者概念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最早文獻記載“科學”一詞的《新唐書藝文志》

在西學中,"Science"即科學是分科而學之意。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歐洲語言中的相應詞彙,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專門的知識”、“個別的學問”。

在近代西學東漸的時代大潮之下,"Science"一詞進入了中國。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嚴復用中國傳統學術術語"格致"來與"Science"對應或稱翻譯,並從材料的收集(考訂)、獲得一般性認識(貫通)和驗證所得一般性認識的可靠性(試驗)等治學方法的三個層面,對中學之“格致”與西學之"Science"進行了系統的比較。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嚴復把"Science"翻譯成“格致”

明治元年(1868年),福澤諭吉執筆的日本最初的“science”入門書《窮理圖解》出版,“窮理”一詞顯然是受到了中國文化“格物致知”、推究事物以窮究其理的影響。

在西學的漢字譯名上影響最大的——當屬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西周(1829-1897),諸如“哲學”、“主觀”、“客觀”、“理性”、“悟性”、“現象”、“實在”、“歸納”、“演繹”、“義務”、“權利”、“科學”等哲學與社會科學術語的漢字譯名,都是西周反覆推敲之後得出的。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哲學家西周

甲午海戰以後,中國掀起了學習近代西方科技的高潮,走在前面的日本就成了國人主要的學習途徑。中國最早使用西周翻譯“science”為“科學”一詞的學者大概是康有為。他出版的《日本書目志》中就列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康有為把西周翻譯“science”為“科學”引進中國

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人使用“科學”一詞的頻率逐漸增多,出現了“科學”與“格致”兩詞並存的局面。在中華民國時期,受新文化運動倡導西方“科學”與“民主”的影響,通過中國科學社的科學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取代“格致”。

19世紀前science並不被認同

1637年,西方自然科學始祖勒內·笛卡爾發表了《在科學中正確運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論》,提出了“普遍懷疑”的認識論主張。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笛卡爾提出“普遍懷疑”知識論

但一直到18世紀末之前,“科學”一詞並不被西方學術界認可為是合法的知識。就連現代人極為推崇的科學實驗,當時也被人們認為是魔法或魔術。

比方說,一直到了50年後的1687年,牛頓出版了一本奠定此後三個世紀物理世界科學觀點的書,而書的名字則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牛頓用的是“自然哲學”而非“自然科學”。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在牛頓時代,人類對於世界的思考所產生的思想和觀點,所有的學問和知識在學術上都叫“哲學”,叫“科學”是要被人鄙視的。

而“自然哲學”則是因為西方文化受笛卡爾心物二元本體論影響,割裂了物質與精神,把哲學分為研究物理世界的自然哲學和研究精神世界的“精神哲學”。

而實質上,物理物理,萬物之理,萬物之理是心物一元、理氣一體、性命攸關的,物質與精神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不僅生物界的小草是如此,就連非生物界的沙粒也是如此。

豈不聞“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天堂?!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沙粒也是有精神世界的

在康德(1724-1804)之前,西方學術界由本體自然觀承載的唯理論一家獨大,神聖不可侵犯,“完整和一致”的宇宙本體是宇宙真理,而科學只是認知“現象片段”,上不了檯面。

康德也是信奉本體自然觀的思想泰斗,但因西方哲學對本體無解,康德承認“完整和一致”的宇宙本體是人類的先驗觀念,不可被實證(中國的古聖先賢是通過修真體道的方式實證本體元氣的,西方智者用理性思考的方式當然無法實證本體),而科學的“現象片段”研究來自於現象實證,也可以揭示並逐漸接近普遍性和一致性,因此康德承認科學也是合法的知識。

在本體自然觀的框架之下,康德給科學知識的合法性找到了依據!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康德

19世紀之後,隨著由奠基於自然科學理論基礎之上的機器革命所帶來的經濟繁榮,笛卡爾“懷疑一切、追求實證”的認識論,為自然科學打下了理性的根基。

在邏輯實證主義的引領之下,自然科學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才使“科學”一詞,逐漸與“哲學”和“博物學”區分開來。

人類文明的格局改變了!科學的崇高地位逐漸被塑造了起來!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科學的崇高地位是在19世紀之後被塑造起來的

為何愛因斯坦要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中國古代有“”字,如“先哲”,但無“哲學”一詞。古人有“經學”、“玄學”一詞。

1874年,西周在《百一新論》中首先用漢文“哲學”來翻譯philosophy一詞。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將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漸通行。嚴復原本將“philosophy”譯為“理學”,後接受了西周的“哲學”之譯。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本體、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哲學的終極使命就是用微言大義、大道至簡的語言來解讀本體。本體是終極存在和終極依據,哲學屬於元知識、元理論。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愛因斯坦

那麼,愛因斯坦為何要說:

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呢?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說:

所有的人都主張,研究最初原因和本原才可稱為智慧

。”

懂得了起源,就洞察了本質。最初原因是起源、是本質。本原即本體是宇宙萬物統一性和普遍性的存在,本體論是源頭智慧。這與《左傳》“經天緯地曰文”——只有研究本體的學問才有資格稱為“文”——的立論是一致的。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亞里士多德:研究本原才是智慧

康德說:

知識的合法性基礎存在於本原的奠基之中。”

由本原奠基、演繹而成的知識才是合法的,研究本原的哲學是人類一切思想和文化的綱領所在,哲學當然是一切知識包括科學之母了。

就學術證據而言,笛卡爾就是因為“普遍懷疑”4個字的認識論,被尊稱為是自然科學始祖,“普遍懷疑、追求實證”是科學的基本精神,自然科學的知識體系就是在邏輯實證主義的框架之下構建起來的。

西方醫學則是在笛卡爾“動物是機器”生命哲學思想綱領的指導下,按照機械論的分解模式和物理-化學模式來解讀人體生理的。

因此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霍金《大設計》說:哲學已死!

既然哲學是科學之母,為什麼科學發展起來之後,人們會認為哲學是可有可無、沒有多少實際價值的學問呢?為什麼霍金《大設計》要說“哲學已死!”呢?

哲學的終極使命是認知本體,即解讀宇宙萬事萬物的統一性、普遍性的本體,因為西方哲學對本體無解,當代哲學早已經不在關注本體,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邏輯思辨上。霍金認為哲學僅僅研究矛盾等認識論已經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曰:

道者,萬物之奧。”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老子:“道者,萬物之奧”

宇宙自然的萬物之奧就在“道”之中,道本體論研究的就是宇宙萬物的統一性和普遍性規律。

《莊子·知北遊》說:

使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

臭腐腐化為神奇,神奇腐化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科”字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何愛因斯坦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莊子:通天下一氣耳!

宇宙萬物的生死枯榮全部都是由元氣的聚散消長決定的!

道並非只是玄妙難測的哲學概念。

道不遠人,作為造化萬物、充盈萬物、主宰萬物的本體,道即元氣無處不在、無所不在,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呼吸的空氣就是天之元氣,我們腳踩的可以承載萬物、使萬物生生不息的大地就有地氣,人的生命就存在於一呼一吸之間,人的一舉一動都需要元氣來提供能量,這就是人氣。

文喜有話說 2018.8.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