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當我們意識到大腦幾乎是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東西時,從身體健康到心理健康,千億市場正待挖掘。

在2.5億人的精神需求下,動脈網近期策劃《心理健康產業專題》,從企業到市場,從國內到海外,挑戰和機遇並存,我們將對這一領域進行一次全面掃描。若您身處這個行業,可以隨時與作者交流;有報道需求,可以直接聯繫動脈網進行報道。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有80萬人死於自殺,每40秒就有1個人自殺身亡,全球每年有近1/4的人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按程度輕重可依次劃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神經症“和”精神病”。目前,不同類型的精神疾病之間尚無明確的生物標誌物可資科學劃分,病情決策通常由精神科醫生根據患者病程長短、泛化程度、發病原因、自我意識等因素做出。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精神疾病分類判別標準

注:1、“內容是否泛化”是判斷精神疾病類型的主要依據;2、“開始變形”是指問題與現實、道德衝突無關;3、“嚴重變形衝突”是指出現幻覺、妄想。

其中,所謂“內容是否泛化”,是指產生心理問題的因果是否一一對應。例如,某人被蛇咬傷,感到害怕,不屬泛化;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則屬於泛化。常見的神經衰弱、抑鬱症(佔比約6.9%)、強迫症、焦慮症(佔比約18.1%)、恐怖症等屬於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病理成因主要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因素,治療上一般採用認知行為療法(CBT),故而此類精神疾病也被稱為行為障礙。行為障礙在職場人士中有發病率極高,據普華永道統計,印度有2/3的職員正在經歷焦慮、抑鬱和壓力,而這個數據在英國是1/3,在美國是1/5。

近年來,關注個人軀體性因素與經濟行為之間關係的“具身經濟學”受到更多關注。研究表明,軀體性因素會作用於個人的心理和行為,而後者則直接形成經濟決策。在職場中,員工心理狀態不佳將導致缺勤和低效率出勤,對經濟產出造成重創。美國國家精神疾病聯盟(NAMI)稱抑鬱症為“全球致殘首因”和“造成疾病負擔的主要因素”。2016年4月,WHO發佈報告稱,抑鬱症和焦慮症每年使全球經濟損失約1萬億美元,而NAMI數據顯示,僅美國一地,這一數字就高達1930億美元。

另一方面,數字心理健康公司卻成為資本新寵。7月11日,動脈網解讀了Rock Health2018年H1投融資報告,報告指出僅2018年上半年,全美就有15家數字心理健康初創公司完成融資,總金額達2.73億美元。其中,最大一筆融資為數字療法公司AKILI獲得5500萬美元C輪融資。Rock Health甚至認為,數字心理健康公司受到資本青睞是2018年H1投融資界的一大亮點。

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資本高效跟進帶來公司集聚

近日,動脈網對5年內完成過融資的35家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進行了盤點,整理出表格如下。我們試圖從不同的維度進行特徵刻畫,找出此類公司未來發展的潛在邏輯。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35家海外數字行為健康企業列表

注:1、資料來源為動脈網數據庫及公開資料;2、入選標準為2013年及以後至少獲得過一次融資;3、入選公司至少包含行為健康障礙治療功能。

時間

我們分別從公司成立和首次融資兩個維度對時間進行了考量,並製作了以下圖表。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35家數字行為健康公司成立時間及首次融資時間

我們發現,進入2000年以來,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成立出現過兩個高潮期,分別在2012年和2015年,而首次融資的高潮期則出現在2015年。實際上,一些後來成為行業標杆的企業,往往在成立一年之內便獲得首輪融資。例如,Lyra Health成立於2015年,並在當年即完成首輪融資;Quartet成立於2014年,次年獲得融資;Talkspace成立於2012年,次年獲得融資;Calm成立於2012年,次年獲得融資等。當然,也不乏例外,如Akili Interactive Labs成立於2011年,2015年才獲得融資。

地點

從地點上看,位於美國的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數量在本次盤點中佔有絕對優勢。這一方面是由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另一方面也反應了市場對美國用戶排斥常規健康計劃的反應。數據顯示,儘管幾乎所有的僱主都為僱員購買了EAP,但僱員的EAP利用率不足20%。美國僱員往往出於羞恥感、隱私保護、工作繁忙等原因,在察覺到自己可能出現精神健康障礙時卻不選擇就醫,正好給數字醫療創造了空間。

當前輪次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35家數字行為健康公司當前融資輪次分佈

融資方面,本次盤點的數字心理健康公司中超過半數尚處於種子輪,尚沒有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投資者通過IPO實現退出,但投資者中不乏知名機構的身影。例如,軟銀是Talkspace的連續投資人;凱撒醫療風險投資參與了Ginger.io的B輪融資;Akili Interactive Labs的C輪融資由淡馬錫領投;Lantern被美國BCBS機構UMPC投資等。此外,被數字行為健康公司在獲得市場認可後,可能被行業巨頭收購。例如,2016年,Canary Health收購bLife;2018年2月,BOSE收購Sync Project。

高度專業化成為數字行為健康公司新標籤,同質化嚴重

商業模式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35家數字行為健康公司商業模式分佈

過半數數字心理健康公司的產品是直接面向用戶的消費級產品,用戶可以在智能終端的應用商店中免費下載或者付費使用,另有部分公司通過訂閱方式提供服務,如用戶可以根據需求在Calm上訂閱睡眠故事,收費規則為12.99美元/月,59.99美元/年,299.99美元永久使用。

面向企業的產品則主要以企業員工福利的方式提供,由企業購買服務、僱員選擇使用,如Modern Health、Unmind 、Talkspace、Ginger.io等採用這種方式。

相對而言,能夠同時面向用戶端和企業端的產品市場競爭較小。但我們觀察發現,“2B+2C”產品的技術含量往往較高,如Happify和Headspace的產品均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對患者的需求進行預處理。

應用場景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35家數字行為健康公司應用場景分佈

應用場景方面,神經症性心理問題是數字心理健康公司的主戰場。一方面,如前文所述,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的主要治療方法為CBT。CBT療效對醫患面對面、專業設備幾乎沒有要求,很容易實現“上網”,目前流行的正念、冥想等方式均屬於CBT。

在美國和英國等精神障礙高發地區,專業醫療資源非常吃緊。以美國為例,患者尋求CBT治療師幫助首先要預約,而最快的就診時間也往往要等到3周之後。數字化CBT可以很好利用醫生和患者的碎片時間,實現實時就診。

應用場景選擇體現出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的高度專業化,尤其是美國的數字心理健康公司,一些產品甚至可以替代心理專家,而不只是輔助診療。在下一個小節我們會提到,按照業務內核,數字行為健康公司提供了專家意見、增值服務和輔助網絡等模式。其中,增值服務體現了創新技術對醫療的顛覆,目前美國的一些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正在踐行顛覆。例如,Pear Therapeutics的數字療法已經獲得了FDA批准;Akili Interactive Labs的視頻遊戲則正在準備申請FDA批文。上述產品均無需在使用中藉助專家的建議。

業務內核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35家數字行為健康公司業務內核分佈

在“業務內核”小節,我們將討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在APP、Web等載體之下,內在的業務組織和提供形式。業務內核將直接決定公司產品的質量、成本和可及性,並進而影響其盈利性和發展性。

在《創新者的處方》中,克里斯坦森分別對專家意見主導、增值模式、和輔助網絡進行了定義。這裡我們借用克氏的定義來區分數字行為健康公司的業務實質。

克氏認為,專家意見主導模式主要通過專家僱員來傳遞價值。專家們憑藉專業只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來找出複雜問題的原因,並推薦相應的解決方案。一般綜合性醫院、專科診所的診斷工作即與專家意見主導模式類似。增值服務模式是指企業將未完成的產品轉化為更完善、價值更高的成品,通常按工作流程的結果向消費者收費,零售、餐飲、汽車製造、石油加工等行業的公司主要採用該模式。在醫療界,許多確診之後的治療手段屬於增值服務模式。輔助網絡則很好理解,即通過互聯網形式將供給方和需求方串聯起來,實現高效運轉。

具體而言,在數字心理健康公司中,專家意見是指以專家為行為障礙治療的主體,數字產品從旁輔助;增值模式則是指無需依賴專家經驗,以數字化方式治療行為障礙;輔助網絡與克氏定義無異。

從圖表中我們看到,“專家意見+輔助網絡”是主流的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業務內核。醫療資源稀缺、患者心理牴觸是造成行為障礙診療低效的主要原因。數字健康公司藉助互聯網,讓患者通過APP、網頁進行預約、分流,保證隱私的同時,整合了存量資源。這種模式的技術門檻較低,因此大量公司湧入。然而,我們分析16家“專家意見+輔助網絡”數字行為健康公司後發現,此類公司產品的同質化程度相當高,主要的區別在於服務區域、鏈接到的醫療資源及收費方式等非技術壁壘因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容易被打敗。

因此,一些數字心理健康公司創新了業務內核。如構建“專家意見+增值服務+輔助網絡”的業務內核,如Ginger.io通過採集用戶的智能手機使用習慣,以標準化的方式判斷出患者的精神狀態和所需的診療類型,並將信息傳遞給適當的心理專家,由心理專家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建議下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形成AI主導,專家從旁輔助的業務內核。還有數字心理健康公司直接繞過專家,通過計算機算法為患者提供治療,上文提到的Pear Therapeutics即屬於此類。此外,Headspace也是典型的“增值服務”,由患者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APP中預置的冥想課程,全程無需專家參與,對焦慮、壓力等非神經症性心理問題具有較好療效。

然而,關於數字產品是否能夠取代專家在行為障礙診療中的地位,很多心理健康專家是持懷疑態度的。美國心理學家Tanisha Ranger表示,儘管APP能夠讓患者隨時隨地獲得專業治療,但專家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因為後者能夠提供基於共情的個性化理解和洞察。另一位心理學家Jean Otto有一樣的觀點,她認為精神障礙診療需要患者充分暴露自己內心的脆弱,這是隻有真實人類才能激發的情感。

在未來,增值模式的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是否能夠顛覆專家模式,還需拭目以待。

殺出重圍的公司都有什麼妙招?

由於倚重增值模式的數字心理健康產品在未來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我們決定在本文結尾時對3家頭部各具特色的“專家意見+輔助網絡”產品進行分析,嘗試找出他們對頂級資本的吸引力。

Quartet

成就

1、完成C輪融資,以9200萬美元融資總額居16家“專家意見+輔助網絡”公司吸金能力榜首;

2、Quartet擁有100餘名員工,多數是數據專家和工程師;

3、已經在波士頓、西雅圖、新奧爾良、薩克拉門託、匹茲堡等城市落地,報告滿意度達85%。Quartet服務100萬餘名患者,這些患者均來自醫療和保險機構,簽約機構會員使用率為61%,75%的心理專家能夠在36小時內答覆患者。

4、Quartet目前正與雙藍醫保Horizon合作,推動項目在新澤西落地。

特色:

Quartet向患者提供專家診療、遠程醫療、健康管理、在線CBT、社群等服務。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Quartet認為心理障礙是很多身體疾患的誘因和加重原因,利用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可以更好的為患者全面健康服務。因此,Quartet將行為健康與基層醫療服務相結合,採用AI算法從基層全科醫生電子病歷庫中篩選出存在行為障礙的患者,並導診至精神科醫生,從而在全科醫生、患者和精神科醫生之間建立數據聯繫,精神、身體雙管齊下保障患者健康。

此外,Quartet從全科醫生切入到患者的方式,能夠很好地確保患者就診行為被醫保覆蓋。2016年,美國再一次推行《心理健康與成癮平等法案》,要求醫療保險向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提供與身體治療同樣的保險覆蓋,極大利好了Quartet。據統計,Quaretet推廣後,對全民醫療費用節省3%~4%。

Lyra Health

成就

1、完成B輪融資,以8310萬美元融資僅次於Quaretet,其中包括洛克菲勒家族風投基金Venrock的投資;

2、Lyra Health匯聚了2500餘名醫療保險體系之外的心理專家;

3、Lyra Health的客戶包括eBay、Uber等知名企業,並獲得了95%客戶僱員的喜愛。

特色

Lyra Health深耕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以僱主作為切入點,抓住了僱員往往羞於提及自己存在心理障礙的心態,將服務以企業福利的形式提供,僱員可以在確定保密的情況下使用,幫助他們安全、舒適地瞭解自己所需的行為健康服務類型。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利用Lyra Health,僱員只需回答關於自己症狀、嚴重程度、治療方案偏好等簡單問題,有專門的算法幫他們匹配到適當的治療,整個過程完全保密。Lyra Health會定期檢查患者與治療師之間的溝通情況,並向僱主彙報。

Talkspace

成就

1、完成C輪融資,融資總額5900萬美元。其中,每輪融資都有軟銀參與;

2、Talkspace擁有100萬名活躍用戶及9000餘名Delta Tau Delta兄弟會會員,並與Alpha Tau Omega兄弟會合作;

3、Talkspace擁有明星用戶“鯊魚”菲爾普斯,並獲得Facebook的免費推廣。

特色

Talkspace是一種基於文本信息的療法,醫師從問診到開具處方藥都通過文本信息與患者溝通。而開具處方藥正是Talkspace的另一個特色,為此,Talkspace是精神病學家開展獨立合作,後者在治療過程中向心理治療師提供專業的用藥建議。在線開藥可以解決用戶解決處方藥購買渠道少及費用昂貴的問題。

焦慮?失眠?職場已成海外數字心理健康公司新的競技場

一點分析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看到,與國內精神健康產品聚焦於上線和線下的供給形式之爭不同,海外精神健康產品之間的競爭更像是入口之爭。在我們盤點的35家海外精神健康企業中,商業模式強者恆強基本是鐵律。而商業模式之強則體現在B端用戶的多元與穩定,無論是融資輪次還是用戶規模,Quartet、Talkspace等從僱主、健康計劃、醫療機構切入的企業都更能獲取競爭優勢。

此外,眼下海外精神健康企業還呈現2個明顯特質,一方面,儘管他們在資本市場中仍不算成熟,但融資的節奏加快,花費在早期輪次上的時間已經由早前的3~5年,縮短至1~2年;另一方面,探索以數字化深度替代人工,目前,精神疾病初診和分流環節的數字化替代已經有了很高的普及率,下一步趨勢是精神疾病治療的數字化替代,已經有企業在這方面實現了突破,如Pear Therepeutics和AKILI。

更多前沿互聯網醫療資訊請關注動脈網公眾號:vcbeat,後臺回覆關鍵詞(如:人工智能、基因檢測),即可獲得相關獨家前沿資訊文章!

動脈網(vcbeat.ne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