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上要服老,但戰略上不要服老

季羨林老先生說過:

戰術上要服老,

但戰略上不要服老。

意思就是老年人要承認身體的年老,但思想不要僵化。

現如今,許多退休後的長者一閒下來就會糾結一些瑣碎的小事,老人生活不順心,家裡人也深受影響。現代醫學表明,長者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且長者常患疾病中,有50%-80%屬於心理失調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等。因此關注長者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戰術上要服老,但戰略上不要服老

長者為何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落差

許多長者在退休之前可能是單位裡的骨幹,叱詫風雲多年,收入高、社會地位也高,可是退休之後社會地位下降,受關注程度直線降低,在家中閒來無事,變得多愁善感、愛發牢騷、留戀過去,對未來充滿惆悵,心理上產生一種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落差感。

戰術上要服老,但戰略上不要服老

陪伴變少

我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陪伴著我們,爺爺、奶奶在陪伴著我們,外公、外婆在陪伴著我們,甚至我們還有老爺、老奶、老外婆、老外公,他們都在陪伴我們。

到中年還好,中年有妻子,有兒女,有同事,有你的領導、你的下屬,甚至鄰居,都在關注著你,總之有人在關注你,在跟著你一塊往前走,在陪伴著你,你身邊不寂寞。

但是到了老年,60歲以後,我們的父母通常都離開我們了,爺爺奶奶更是離開,外公、外婆也離開了,老爺、老奶更沒有了,親人之間基本上只剩兒女了。

戰術上要服老,但戰略上不要服老

除此之外,諸如身體狀況直線下降、各種疾病紛至沓來等等的一切都像是突如其來的變故迫使自己不得不接受現在的年老身體。許多長者在這些變化過程中,無法實現轉換,心裡壓力變大,開始變的多疑、情緒不穩定等等。

怎樣才能保持長者的心理健康?

認知效能

長者保持基本的日常認知功能,是生活質量保障的關鍵環節。其主要包括如: 注意、學習、記憶、思維等。長者應當不斷學習新事物中發揮智力潛能,不斷提高認知效能。可以學習書法繪畫、養花養鳥,也可以多打打牌、下下棋,或者讀書看報寫日記。

戰術上要服老,但戰略上不要服老

情緒體驗

由於長者一生需要經歷不同的生活事件,情緒體驗較深刻,情緒反應持續時間較長。因此長者應當有良好的情緒調適能力,才能使情緒穩定,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保持積極的心態,建立自主、自強、自信的觀念,主動參與興趣活動,不要覺得老了就一無是處。

戰術上要服老,但戰略上不要服老

自我認識

長者要憑籍自己豐富的閱歷,不斷認識自我,才會正確地瞭解和評價自己,有自知之明,具有完好的自我。

人際交往

長者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主動與他人聯繫,尤其要和家人溝通,理解他人,關愛和幫助他人,結交新朋友,可以積極參加社區活動、興趣小組等。要參與社會,融入社會,獲得社會支持,這是積極老齡化的重要環節。

適應能力

長者應當在與人和環境相互作用中不斷調適自己,積極應對自身老化帶來的各種困難和麵臨的生活事件,保持良好心態。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耐受挫折,儘快復原,恢復正常生活。

總之,長者對待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時,切莫吹毛求疵,遇到事情應當保持冷靜,加強自我情緒調節,家人在對待長者時多一些耐心,讓長者享受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正所謂“戰術上要服老,但戰略上不要服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