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醫護人員篇》——注重舒緩個人壓力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放棄休假、告別親友,毅然決然來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然而,疫情防控保衛戰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此過程中,很多一線醫護工作人員不僅承擔著沉重的醫療救治任務,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工作時間長、工作負擔重、缺乏正常交流、睡眠嚴重不足、被病毒傳染的風險、患者傷重不治的悲傷等等,都會導致心理壓力驟增。對此,我們可以嘗試一些緩解壓力、釋放情緒的小方法。

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可能會出現哪些心理及軀體反應?

可能會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表現在心理、認知、軀體等方面。

心理反應

如感到焦慮、緊張、煩躁易怒、沮喪、淡漠、悲傷、恐懼、遲鈍、麻木空虛、退縮等;過度疲勞、無助、職業耗竭感、壓抑、無法感覺安全;面對患者死亡的挫敗或自責。

認知反應

如猶豫不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與別人交流時表達和理解困難。

軀體反應

如心慌、頭暈頭痛、乏力、食慾變差、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胸痛胸悶、腹痛腹瀉、尿頻尿急、出汗、發抖、坐立不安、睡眠變差(入睡困難、睡眠淺、早醒、多夢)等。

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如何自我調整?

01.照顧自己身體

抓緊有限的時間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儘可能躺下閉眼休息或者利用冥想等心理學方法放鬆;均衡營養、正常進食以保證身體處於正常狀態。

02.學會接納

①接納我們自身給予幫助的有限性

面對隨著疫情發展可能會不斷增多的患者,作為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希望竭盡所能地幫助到每一個人。但在這場戰役中,沒有人能夠面面俱到地照顧到每一位患者。大家應給予自己積極的鼓勵和暗示,及時自我肯定,認識到自己所做的每一項專業工作都是有價值的。

②接納周圍環境

理性理解部分患者或其他可能接觸的人群因進入應激狀態而出現違拗、攻擊行為,切勿將這些負性情緒自我歸因,從而心懷愧疚。從科學的視角和人文關懷出發,關懷患者的同時也要關心自己,這樣才有可能幫助更多的人。

③接納自己生理和心理可能出現的不適應

當人進入應激狀態時,可能會產生前述心理和生理症狀,這時不要過分的緊張、擔心和恐懼。這是人類應對應急事件時的正常反應。但要引起重視,注意自我調適。

03.疏導負性情緒

及時覺察到自己的負性情緒,併為情緒尋找一個出口。利用身邊的資源來幫助自己,例如通過電話、微信、QQ等社交軟件向親人朋友傾訴;適當運動來宣洩情緒,如瑜伽、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允許自己獨處一會兒,或者通過哭泣等方式來表達情緒;使用積極想象與自我暗示、使用正念或冥想減壓;找到其它能夠放鬆的方式。

04.積極為自己尋找支持

可多嘗試與自己有相同境遇經歷的同事同行交流、討論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驗,或者為自己在工作中所面對的壓力和困惑尋求一些建議和方法;與自己的親人朋友保持聯繫,獲得他們的支持與理解。

05.科學客觀地瞭解相關信息

在查看疫情相關信息時,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尋找有權威性的資源,例如權威媒體新聞報道,政府官方發佈的報告、論文、解說,以及該領域權威專家的相關報道等。

06.尋求專業幫助

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如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焦慮等情況,當自己無法處理時,可尋求專業幫助,如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進行線上諮詢,或者聯繫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師。通過專業人員的幫助,來恢復自身心理平衡,並獲得心理安全感。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