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團年飯,不吃最遺憾

黃梅團年飯,不吃最遺憾

我的家鄉黃梅縣,大年三十家家吃團年飯。全家人圍坐一起品佳餚,嘗美酒,團團圓圓,辭舊迎新。它是神聖的儀式,是年味的展示,是一年的盛宴:特別隆重,非常講究。

吃團年飯的時間有講究。東港以上稱為上鄉的地方,大年三十晚餐吃團年飯。吃了團年飯一家人不能出門,都在家裡守歲。“圍爐夜話”,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總結,也有對新一年的展望,更多的是在一起相互鼓勵,商量新年興家的計劃和措施。東港以下稱為下鄉的地方,則在大年三十中餐吃團年飯。吃完團年飯,有的開家庭會,有的集中到祠堂拜年,有的到祖墳祭祖,有的則聚在一起娛樂。吃團年飯的時間,千百年來延續至今,沒有改變,形成黃梅過年的一定之規。

團年飯的菜餚有講究。菜餚以煨菜為主,有寓意、有養身之道。主菜有:豬肘子煨竹筍,寓意節節高升,年年富足;土雞煨香菇,寓意香飄四季,展翅高飛;鯉魚煨豆腐,寓意喜跳龍門,做官做府;墨魚煨豬肚,寓意連年有餘、肚裡有貨;肉圓、魚圓、芋圓,寓意三元及第,團團圓圓;捶肉,寓意除舊迎新,勤勞致富;素炒青菜,乾煸鯽魚,寓意親親愛愛,吉祥如意。加起來十個菜,寓意十全十美。團年飯的菜不能炒,不能蒸,寓意新的一年不爭不吵。不管年成好壞,無論收入豐欠,團年飯的菜餚基本不變。特別是黃梅上鄉家家如此,年年如此。

黃梅團年飯,不吃最遺憾

菜的選料和製作有講究。豬肘子需取豬前腿活動肉部分,肉質緊實、好吃不膩;竹筍以野筍為佳——又細又嫩。土雞一定要家養的紅冠公雞,香菇得挑個圓、體大、肉厚、沒有破損的。鯉魚得選兩至三斤的整條雄魚,不剔鱗;豆腐講究切得四方四正,兩邊煎得油黃閃亮;鯉魚豆腐湯要熬得濃鮮奶白。墨魚選用巴掌大小的,肉質嫩、香氣足;豬肚子要黑犍子豬肚。肉圓用的是豬的五花肉加蘿蔔丁,魚圓用鱤魚肉,芋圓用毛芋;三種圓子再加上紅苕粉,嚴格按照各自的配比搓捻成丸。捶肉要把上好的豬裡脊肉切成如紙薄片,然後用樟木捶放在紅苕粉裡捶,最後將捶得剛剛好的肉放在冷水裡煮,用筷子不停攪動,好了後,加上蔥花、薑末,其香無比。青菜要用菊花心菜,外形像一朵花,好看好吃。鯽魚要用野鯽魚,乾煸中加點酸辣椒,增加食慾。這些菜葷素搭配,科學合理,葷菜地道,配菜保健。竹筍刮油,香菇降血脂、降血壓,墨魚溫補,魚圓清火,芋圓健胃,青菜清腸潤肺,酸辣椒促進血液循環。儘管不是山珍海味,但有口感,有營養。

裝菜的器皿和餐具有講究。除青菜、鯽魚兩個小菜用盤子裝外,其他的煨菜都用陶土做的缽裝。很早以前,黃梅渡河就專門生產土缽、土罐,全縣各地商店有賣。一個缽配一個土爐子,用慄炭火保溫,易加熱,耐散溫。年味經土爐、土缽越熬越濃,越熬越香,香飄到十里八鄉。近些年不少家庭用不繡鋼、搪瓷、塑料器皿和餐具,代替土缽、土罐、土爐,儘管方便不少,但總覺得不是原來的那個味。吃團年飯的碗、碟、盤、缽、筷子、酒杯、爐子等餐具都要用新的,一年換一次,帶來新氣象。餐具要根據吃團年飯的人數多擺兩套,寓意新的一年添人進口。

黃梅團年飯,不吃最遺憾

團年飯煮的過程有講究。年飯要用粒粒整齊、顆顆飽滿的好米。當家的主婦需提前準備,整了又整,曬了又曬。自己家裡有,留著;沒有,到米店買;沒買上,鄰居間兌換調劑。團年飯要多煮一點,寓意年年有餘。米湯裝在洗米缽裡不能喝,“喝了,新的一年會犯糊塗”。家裡的老人則在半夜裡看缽裡的米湯,米湯上面有一層米油。一缽米湯有的地方清,有的地方稠,有的地方米油裂了縫,老人便說清的方位新的一年水多,裂縫的方位水少,稠的方位豐衣足食。一年下來,有時還真是那個事。

參加吃團年飯的人有講究。吃團年飯的,只能是自己一家的家庭成員。平時,為了生計,一家人四處奔波,利用過年的機會在一起團聚、團圓,也就是團年飯的來歷。吃團年飯,一家人都要上桌就坐。嬰兒要麼由長輩抱著,要麼站在特意做成的“站桶”裡。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五代同堂,人越多越熱鬧。一桌不夠就把桌子鑲起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年飯,共享天倫之樂。黃梅人特別重視回家吃團年飯,哪怕遠隔千山萬水也要往家裡趕。吃上團年飯才算過了年,沒吃團年飯就留有遺憾,心裡不舒服,特別是老人心裡惦記,口裡嘮叨。外人是不能參加吃團年飯的,連嫁出去的女兒都不行,怕她們沾了孃家光,把財氣帶走。

黃梅團年飯,不吃最遺憾

吃團年飯的程序有講究準備吃團年飯時,一家人要先洗臉、淨手,長者要燃三柱香拜四方、祭天地、供神靈、敬祖宗,祈禱平安順利。然後燃放鞭炮,鞭炮要放得長、放得響,不能中斷。長,代表福壽綿長;響,代表家業興旺。如果中間中斷,怕年中有不順。黃梅人大年三十吃團年飯之前放鞭炮特別捨得,你家放一萬響,他家就放兩萬響,我家就放三四萬響,甚至放十萬響,有的還要加放禮花。一家人上桌吃團年飯,按輩分依次坐定,晚輩向長輩敬酒,長輩給晚輩夾菜,每樣菜都要嘗一點。夾菜時筷子不能亂撬,在盤缽子裡夾菜只能由上往下夾,不能由下往上撬動。魚不能吃頭尾,要有頭有尾。圓子不能只吃兩粒。叫菜名要叫吉利的名字,說吉利話。竹筍要叫節節高,香菇要叫香馨。盛到碗裡的飯不能吃完,要留一點,有吃有剩。飯畢不能說吃完了,要說吃圓了。家有不諳世事的小孩,主人提前要教他們說吉利的話,以防小孩說錯話。家家特意用紅紙寫上“不禁童言”籤條貼在牆上。團年飯吃好了,預示著新的一年有好的開始,一切和順,一家人都高興。

由於文化的多元與融合,黃梅大年三十吃團年飯的習俗也在改革和創新。有的到酒店去吃,有的親戚合在一起吃,有的把原來不能上桌的菜也拿來吃,不講禁忌。但不管怎麼變,黃梅大年三十團年飯的基本內容和程序變不了。黃梅人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只要說起家鄉的團年飯,眼裡一定有神,心裡一定在想,一定說年夜飯是他的飲食最愛。

黃梅大年三十的團年飯積澱著黃梅的文化基因,盛滿了各家各戶過去一年的歡樂,承載著各家各戶新一年的期盼:有父母的廚藝,有甜蜜的親情,有生活的喜悅,有美好的期待。千百年來,代代傳承,浸潤著一方文化,蘊藏著濃濃鄉情。(作者:萬亞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