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的哲學理念中國有嗎?

用戶7824066246410


如何評價《海上鋼琴師》?結局又什麼深意嗎?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結局寧願放棄生命也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初心。

他放蕩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粹的快樂。該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他是一個擁有極高自我分化水平的人。他清楚地知道陸地上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即使到最後朋友好言相勸,他也毫不動搖,寧願放棄生命,隨著輪船消失在海上,也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初心。

創作背景:

雖然蒂姆·羅斯本來不會彈鋼琴,但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後應該是學會了。片子裡對1900彈琴時手部的拍攝鏡頭充分說明了那是蒂姆·羅斯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長)。要知道做到“形似”對初學者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由於中途曾一度中止,劇組花了110天的時間用於拍攝。在羅馬搭建了19處外景,奧德薩11處。45名演員。75名工作人員。10000名群眾演員。2500套服裝。弗吉尼亞號使用的是一艘165米長的俄國退役艦艇。




荷下青蛙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擼視界


你這個問題好比就是中國怎麼沒有變形金剛這類動畫片,怎麼沒有魔神壇鬥士這種動畫片。怎麼沒有三個白痴這種歌舞片,怎麼沒有愛麗絲夢遊仙境這類小說?你問的問題就有問題,怎麼能有答案呢?你想問一個真問題,就必須把什麼叫《海上鋼琴師》的思想傳達表達清楚。很有趣,好萊塢有很多題材的電影講述的都是從倫敦到紐約的海上故事,從美國的角度講,自然願意拍這種表達文化意義上的權力轉移的電影。中國在歷史上,就沒有主動的和另一個強國的海上航路,1840年之後的海上航路,全部都是捱打的。有一天,從舊金山(洛杉磯)到上海的航路在文化意義上有權力轉移的內核,我們也就有類似的故事了。所以,依然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題主可能會覺得我扯遠了。不要緊,你先回答你覺得海上鋼琴師傳達的是什麼特殊思想,我再給你在華語電影裡找。自己看的少,不要說沒有。


眾利e時代


“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

“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好在哪裡?哲學理念在哪裡?大概是有足夠的感染力和代入感,能夠在某一點上引起共鳴吧。說不清喜歡它的理由,只是一遍一遍的傾聽他的音樂,一遍又一遍思考裡面的對話,一遍又一遍的沉浸,欣賞,享受。

《海上鋼琴師》是1998年意大利上映的一部劇情影片,講述了一個電影天才的傳奇一生,一生從未踏進過陸地,卻譜寫了自己的傳奇,名為1900,是一個被遺棄在豪華遊輪上的孤兒,他有著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中表演鋼琴,而他的琴聲足以驚豔世界。對於這個世界,他彷彿從未存在過,沒有國籍,沒有父母,沒有名字,對於生命本身,他卻真實的活了幾十年,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對於地上的人,他彷彿像海底的白鯨,神秘而又潔淨,對於神聖的的大海,他又彷彿是自然最好的饋贈,他的琴聲孕育了這片海域,《海上鋼琴師》帶來的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念與精神。

這部影片更像是講述故事裡的故事,無論在哪個時空裡,1900都像是一顆彗星,曾被人矚目仰望,最後消失在浩瀚無垠的黑暗裡,永生,或者永寂。

我喜歡他這個人,喜歡他如此的溫柔,喜歡他在人群中的平凡,又喜歡他表現出來的不平凡,喜歡他的人像他演奏的音樂一樣,無聲無息,卻又直抵靈魂,無論你的心田有過多少的創傷,他的音樂都會像流水一般,撫慰你的心河,我喜歡他常年混跡於上流社會的紳士與優雅,又喜歡他本就生活在底層人群的粗俗與隨性,看到他心裡就會很平靜,如此乾淨,一塵不染的人,他的美好是接觸了才會理解的。連他一生只有一次的愛情都像他的音樂一樣,純淨而又瑰麗,最終杳無蹤跡,就像湖中泛起的漣漪,一圈一圈的擴散,最終恢復平靜,他的愛慕並不狂熱,也不驚心動魄,只是一段注視,一小段談話,但彷彿用盡了一生的力氣去愛了一場,儘管結局如此,明明雲淡風輕,偏偏餘韻慘烈神傷,那種不動聲色的的難過直擊內心最痛的地方,作為一個旁觀者,內心為之一顫。

這部電影我已經刷了不下十遍,很喜歡電影的基調,2個小時的時間不像是看了一個故事,更像是聽了一首詩,有著油畫一般的質感,令人忍不住的回味欣賞。令人為之動容的還有那非凡的友誼,當他的朋友Max用那首無名曲找到他的時候,他說這艘船是他的歸宿,他想天堂上也是會有鋼琴的,我沉醉了,沉醉於他心裡的美好,沉醉於那份淨土,船爆炸的那一瞬間,彷彿一切歸於平靜,但1900的時代沒有結束。

好的電影大概就是每次看都會有一種儀式感,都會很享受那短暫的過程,都會拾得一點新的感受,都會心存感恩,感謝能夠引起一段共鳴,感謝有可以讓心靈重新洗滌一次的機會,即使是短暫的寧靜。

這次電影在熒幕上映,不出意外我去看了,回來的時候,我在思考: 世界是誰的鋼琴?最後的時候1900對邁克斯說:“在有限的88個鍵盤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也應付的來。走下甲板不難,可這個世界什麼都有惟獨除了盡頭,因為沒有盡頭,太多選擇,茫茫無際,無從選擇。無限大的鍵盤,怎能奏的出音樂。這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這樣的日子除了精神崩潰沒法去過。我寧可捨棄生命,我下不了船。”“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

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裡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有時候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像是一艘船,面對岸上的琳琅滿目不知從何出發,如何選擇,有時候世界是無限的,而我們是受控的,而有的人,卻可以在有限的空間綻放自己的無限,這種哲學理念中國亦有。

電影的魅力大概就是就是如此了,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