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分支,其存在對人類有何意義?

春城花草香


以前看到過一篇報道說,北京大學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去世的容肇祖先生享年97歲,馮友蘭、梁漱溟、張岱年這三位先生享年也都是95歲,在世的教授中85歲的哲人超過20人。系裡的一位知名教授說:他們不講什麼“養生”,像馮友蘭、梁漱溟就不怎麼運動,吃的也很普通,不是什麼山珍海味。系主任認為,哲學家們長壽可能跟哲學系學科本身的特點有關係,因為哲學是對世界,對生命的一種理解,這種理解很容易讓人有一個比較開闊的心胸。一位心理專家認為,研究哲學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計較,開朗豁達所以長壽。

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哲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但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告訴我們,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於道德的價值。因而“哲學”不限於是人類文化的分支,它給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智慧,提供一種能更好生活的思維方式,使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科學發展觀,這應該就是“哲學”對人類的意義所在吧!

受北大長壽哲人們的啟示,自己也關心起哲學來,先後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新原人》、李娟娟的《湯一介傳》、劉曉楓的《詩化哲學》、周國平的《精神家園》等書籍,還重溫了毛澤東主席的五篇哲學著作,又嘗試讀了《周易》。系統的讀書學習,獲益匪淺,讓自己的晚年生活又有了新天地。我把體會寫成散文詩“關於自己的三部曲”,被詩友拿到市裡的詩歌朗誦會上誦讀,被原中央廣播電臺金話筒主持人馬黎老師在網絡電臺朗誦播出。

在老年大學的心理保健教學中,運用格言、警句、詩詞、箴言中蘊含的哲理,引導學員改善心理境遇,讓生活更自由,更自在,真正成為樂退一族、樂齡人士,樂享生活。又把這些講稿整理出來,寫出《漫談樂活哲學》十篇,在網絡電臺播出。後來又應邀在網絡電臺開微課,講了33講《說陰陽 道今生》。

學哲學,用哲學,指導現代生活,獲得有限生命裡最需要的東西,我理解,這就是哲學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






閒雲一片之每文


對於一些人來講,感覺很空,很虛,用他們的話來說,既不當吃,也不當喝。

那麼,哲學到底有什麼用?

哲學要解決的是精神層面的問題,哲學探究的是世界本源的問題,關心的是人類的終極問題。

老子,孔子,尼采黑格爾。我們最熟悉的卡爾·馬克思,你想想就知道了其存在對人類的意義。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變成啥樣。



100多年前有兩位馬克思用筆來影響世界,一位是寫下《資本論》的卡爾.馬克思,他預言資本主義會如何滅亡,他的思想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另一位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作者馬克思韋伯,他證明資本主義為何成功。我們很少接觸到他的思想,馬克思韋伯的論證沒有進入到我們的生活,我們就當他不存在。

西方有著龐大的哲學體系,從人文到社會,從認識自己,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哲學的魅力在於思辨,可以在混亂中趨於理性,掌控思維的方向,以此掌控生活。用哲學獨有的方法能讓人心如止水,

如果你是理性的便可以用哲學的思想控制制情緒,如果你是一個修行的人,你便會用你修行得到的“能”做到控制自己。這個“能”就是知識。

認識你自己和自識。


哲學家伊壁鳩魯;人的疾病來自於對物質的攝取無度。人的索取無度是痛苦的根源,在身體上索取無度,在欲求上索取無度。用思想和智慧整頓身體的過度慾望,被稱之為快樂哲學。


死亡與我無關,我是有感覺的所以我知道我是存在的,死亡沒有了感覺,與有感覺的我無關。死亡是感覺的剝奪,活著的人是有感覺的,因此死亡它無關死去的人,已經沒有了感覺,因此與死亡無關。死亡是觀念的擔憂,讓生活簡單,是一種哲學智慧,簡單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生活悠閒閒適無慾無求。

哲學就是關於人的哲學關於智慧知識道理,哲學沒有國界關心的是全人類。


神經在發燒


感覺,從落到客觀事實中去理解,哲學能在歷史時空長河中流至今日,得以提升人類身心健康,把握社會發展與自然宇宙運行規律緊密聯繫的真諦,這種哲學的存在便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