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勃勃的日本「八八艦隊」計劃

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1907年提出的海軍軍備擴編構想,被簡稱為“八八艦隊”,詳細的計劃就是由8艘戰列艦和8艘裝甲巡洋艦組成。艦齡在8年以內的戰艦將作為艦隊主力,這一構想在《明治40年(1907年)日本帝國國防方針》中,第一次正式形成文件,但是組建這樣艦隊所需的預算卻一直沒有得到日本國會批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這個軍備計劃被修訂為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

雄心勃勃的日本“八八艦隊”計劃

最早出臺的是在1915年制訂的“八四艦隊”計劃,即到1923年裝備艦齡不滿八年的8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包括已經建成和即將完工的扶桑級、伊勢級戰列艦各2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4艘,以及同意撥款建造的長門級戰列艦和加賀級戰列艦各2艘。另外還將建造天城級戰列巡洋艦2艘,用來替代艦齡即將滿8年的2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在1918年,“八四艦隊”計劃,擴充為“八六艦隊”計劃。即再撥款建造天城級戰列巡洋艦2艘。1920年又形成了“八八艦隊”計劃,到該計劃完成的1927年時,扶桑級、伊勢級、金剛級的艦齡都將超過8年。因此,這一全新的“八八艦隊”計劃,是在長門級戰列艦2艘,加賀級戰列艦2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4艘的基礎上,再建造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天城”號和“赤城”號分別是龐大計劃中的第5號艦和第6號艦。

雄心勃勃的日本“八八艦隊”計劃

建造中的赤城號

1920年7月,日本國會批准該計劃,如此龐大的軍備擴充計劃給當時的日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日本1921年順勢響應美國方面的倡議,參加了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旨在限制海軍軍備的會議。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終止了日本新的主力戰艦的建造,“八八艦隊”計劃也因此擱淺。此時只有2艘長門級戰列艦建成,其餘2艘加賀級戰列艦和4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及尚未開工的2艘伊勢級戰列艦都被迫中止建造,已經開工的天城級“天城”號和“赤城”號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被迫改裝成航空母艦。

雄心勃勃的日本“八八艦隊”計劃

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將正在建造天城號船體徹底破壞,第二年被迫解體。

《華盛頓海軍條約》於1937年到期。日本海軍,再一次提出“八八艦隊”計劃。計劃建造8艘戰列艦和8艘重巡洋艦。但實際上只完成了2艘大和級戰列艦。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計劃中的大和級“信濃”號,中途被改建為航空母艦。其餘戰列艦的建造完全停留在紙面上。8艘重巡洋艦,只有“伊吹”號開工建造,後來又改建為航空母艦(戰爭結束時還尚未完成),另外7艘重巡洋艦更是連影子都沒有。隨著日本戰敗,“八八艦隊”計劃也煙消雲散。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組建水面艦艇打擊群。每一個打擊群由8艘驅逐艦和8架反潛直升機組成。日本依舊沿用日本帝國海軍的“八八艦隊”來稱呼這個打擊群。90年代末,日本對水面艦艇打擊群又進行了擴充。每一個打擊群增加一艘裝備宙斯盾雷達系統的金剛級驅逐艦,由於金剛級驅逐艦攜帶2架艦載直升機,因此,打擊群也就升級為“九十艦隊”,即9艘驅逐艦和10架直升機。

雄心勃勃的日本“八八艦隊”計劃

八八艦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