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春堂: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運輸線

龐春堂: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運輸線

“這幾個都是我們村參加抗美援朝的,回來後合了一張影。當時一共去了11個人,其中一個犧牲了,永遠留在了朝鮮。”10月21日,在洞山中路一座家屬區,90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龐春堂翻開一本老相冊,又一次仔細看看那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伴隨著老人有些低沉的聲音,記憶將時間帶回到70年前的那段崢嶸歲月。

龐春堂出生于山東省昌樂縣一個貧苦家庭,兄妹三人,他排行老大。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已進入第二個年頭,全國各地都充滿了抗擊美帝國主義、保衛祖國的情緒,此時,縣裡也發出了參軍衛國的號召。

“當時就號召家裡有弟兄兩個的,要有一個人參軍。我那時候剛好不上學了,特別想去,保家衛國,歷來都是光榮的事!家裡正好符合條件,就報名了,家裡人也都很支持我。”龐春堂說,村裡不少人報名,最終選取了11人,全縣一共招了一千多人。

同年3月份,龐春堂與全縣一千多人坐上悶罐火車,行了三天三夜趕到東北邊境,在邊境地區進行了20多天的簡單軍事訓練,隨即奔赴朝鮮戰鬥前線。

龐春堂個子高,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60軍180師538團運輸連,成為一名運輸戰士。當時,從國內輸送到朝鮮的戰略物資會運送到離前線陣地幾公里遠的一個個兵站,再由龐春堂這樣的運輸戰士們以身背、肩扛的方式運送到前線戰場。

一箱彈藥五六十斤重,一袋糧食60多斤,龐春堂和戰友們往往用綁帶在背上綁上一箱,肩頭再扛上一箱。白天敵軍飛機不停轟炸,物資運輸基本上在夜間進行,他們趁著夜色,沿著崎嶇難行的小路,一趟趟來回穿梭在兵站和前線陣地之間。

“前面陣地在激烈戰鬥,彈藥消耗很大,我們就一趟趟往陣地上送,只要沒有重傷、沒有犧牲,再苦再累,也要咬著牙把彈藥、糧食保障到位。”龐春堂說,雖是夜間,運送過程中也時常要遭遇美軍飛機、大炮的轟炸。一次,他剛完成一趟運送任務,在返回兵站領取物資的途中,一發炮彈打過來,他還沒來得及看到炮彈落點,巨大的爆炸聲便在耳畔響起,當時只覺左耳一陣發熱,在夜色下一摸,臉上全是血,前胸也被染紅了一大片。

“這裡也受了傷,還好沒傷到骨頭。”講述中,龐春堂慢慢捲起左側褲腿,小腿上彈片留下的疤痕清晰可見。在另一次運送過程中,炮彈炸開後,彈片將他的腿部炸開了一條口子,他自己簡單包紮止血後,又義無反顧投入到物資運送之中。

從兵站領取物資送到前線,幾公里路程,一趟下來往往要幾個小時。一趟趟看似枯燥卻又非常辛苦、充滿兇險的路程,龐春堂一走就是一年多。在這近兩年的時間裡,龐春堂和戰友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條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有力地保障了前線陣地的軍需供應。

1953年,由於作戰需要,龐春堂所在部隊進行改編,他被編入炮兵營,從前線轉入後方進行訓練,成為戰防炮連的一名戰士。

“很多戰友犧牲了,心裡恨哪!那時候戰爭還在打,我訓練中非常認真,時刻準備著隨部隊再次走上前線,到時候就可以真刀真槍跟美國鬼子幹了,可以自己操作火炮保衛國家了。”心裡記著戰友、想著國家,龐春堂刻苦訓練,很快掌握了一名炮手所有的必備技能,默默為再次奔赴前線做著準備,直至同年7月,戰爭結束,他隨部隊回國。

“我是幸運的,比起犧牲的戰友,我這點傷算得了什麼。”硝煙已散,精神永存。幾十年來,每當有人稱龐春堂是英雄,他都會說,自己只不過代表那些犧牲的戰友享受了這份榮譽。(記者 吳巍 廖凌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