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 臘肉這樣醃製才是古法

今天臘月初六,曬臘肉的日子。本來的想著春節回光山老家,然後帶回一些曬好的臘肉。老家臘肉有說道,自古就是一樣的做法,一樣的味道,普濟打小就吃的。即便是當下各地五彩繽紛的各種美味臘肉,也沒能對光山臘肉的做法產生絲毫影響,更別說改變了。普濟每次面對這些傳承現象,都會由衷地感嘆傳統文化的魅力強大。


家的味道 腊肉这样腌制才是古法​有朋友去年底就在中牟縣城開了一家信陽土特產品店,主要賣土豬肉,說的是駐馬店一家公司,專門餵養當地黑豬,不要人工飼料,糧食餵養,養成後供應鄭州市場。吃了一年,味道還行,就是貴,價格是肉市豬肉的二倍,20多元一斤。前天早起去菜市買菜,路過他家,進店聊會,看到案板上一塊豬肉,忍不住買下,實在是這塊成色太贊,前腿部位,俗稱前胛縫的,瘦中有肥,豬身上肥瘦搭配最合理、最適合曬臘肉的。

家的味道 腊肉这样腌制才是古法​傳統的臘肉製作實際很簡單。普濟仍然要苦口婆心告訴各位,沒有必要那麼複雜,用不上各種調味料醃製、各種曬法、各種程序。因為臘肉的本義,把豬肉臘化,宜於保存,取得臘味就是了,別的什麼目的、要求都是畫蛇添足。再說,臘肉做好了,只是食材,做成菜的過程才是用調味料的時候,這個基本道理不要迷糊了。

家的味道 腊肉这样腌制才是古法​豬肉買回來了,不要水洗,直接的揉搓一層鹽,碼放盆裡蓋緊。兩天後拿出來穿上繩子掛起來。鄭州這裡空氣乾燥,不要掛室外,就放屋裡,10天后就乾爽成了,然後慢慢享用到來年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