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人早上都喝黃油茶,主料連無牙的老人也能咬碎

這裡人早上都喝黃油茶,主料連無牙的老人也能咬碎

流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有種叫黃油茶的早餐吸引著我,每當走過那些早餐店,我都想進去喝一碗,以解我的饞意。有時,我漫步街頭、流連夜市,也會聽到叫賣黃油茶的吆喝聲。叫賣的黃油茶,成都人取了個別名,叫它擔擔油茶。近年來,擔擔油茶叫賣者越來越少,逐漸進入早餐店,滿足早起的人們。

油茶是神州大地的一種風味小吃,很多民族 和地方都有,名聲較大的有西藏酥油茶、侗族打油茶、武陟油茶等,多采用青稞或麵粉製作。在我家鄉湖南高椅一帶,油茶為水煮豇豆湯加米豆腐、米泡塊做成。

油茶是侗族、瑤族、漢族等民族的普通飲料,茶葉用油炒後,加水熬煮,水沸濾出茶葉,即成油茶,食用時配以調料和副食等同用。回族將蕎麥麵和糯米粉加牛油或羊油混合炒麵,食用時0用開水攪爛成糊狀。

這裡人早上都喝黃油茶,主料連無牙的老人也能咬碎

北京油茶用麵粉炒至發黃,麻仁炒至焦黃,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將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開水衝成漿糊狀。武陟油茶是素負盛名的風味小吃,有二百六十年多歷史,為咖啡色,乳狀稀汁,味道濃郁,鹹甜適口,營養豐富。這些油茶,味道甜美,深受各地百姓喜愛。

四川東部與湘、鄂、黔接壤的山區,男女老幼都喜歡喝油茶,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俗話說“趕場不喝茶,半夜回家路上爬;下坡不喝茶,腳軟腿抖路更滑。”四川黃油茶採用糯米或大米為主要原料,輔以酥黃豆、大頭菜、花椒油、紅油等作料,更接近四川人的口味。

四川黃油茶沒有油,也不是茶,是白米磨成細粉加水攪煮成稀漿糊的湯汁,成品為茶色而已。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四川人把它作為早餐,現在為成都著名小吃。

這裡人早上都喝黃油茶,主料連無牙的老人也能咬碎

四川彭山縣城北街,有位清末出生的王清和,民國時期,根據黃油茶的傳統做法和吃法,反覆改進,做成彭山縣黃油茶第一品牌,贏得廣大群眾的讚譽,成了有名的“王油茶”。他做油茶,主要是做饊子。

王油茶做饊子,先把上等麵粉加水拌勻,用擀麵棍把面擀薄擀勻,切成條狀,逐條搓成細長圓形,表面塗上菜油,一圈圈地放入大陶缸中,互不粘連,等待發酵。

這裡人早上都喝黃油茶,主料連無牙的老人也能咬碎

發酵完成後,一根根取出,像手工擀麵一樣,用左右手將麵條來回套在手指上拉細,直到麻線大小,放入一百五十度的油鍋中炸熟,保存在大麻壇內待用。饊子冷後變脆,久存不變軟,成了油茶的主料,連無牙的老人也能咬碎。

王油茶把油茶米糊調好,抓把饊子放入碗中,淋上米糊,放上蔥花、花椒、食鹽。吃時用調羹和勻,吃起來又香又脆又燙,味極鮮美,老少咸宜,十分可口。


親,你喜歡喝黃油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