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聊電商」實體工廠轉型做跨境電商?靠譜嗎?

如果來概括2018年跨境電商行業新入駐賣家的特點,傳統B2B企業和實體工廠業務轉型拓展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無疑是最值得討論的。

和以往跨境電商賣家在各個平臺之間的切換以及增長達到瓶頸後的跨平臺擴展不同,當前的跨境電商行業,越來越多的傳統實體工廠開始入駐。當然,全球經濟不景氣,線下實體生意萎縮,原有的B端大額採購減少,傳統實體工廠轉型做跨境電商,把這份原來在他們眼中看不起的“螞蚱腿”式生意撿起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和早先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的很多賣家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要人才沒人才,單靠夫妻店、兄弟店的低成本操作不同,實體工廠憑藉著原有的積累和沉澱,在產品、資金、管理等方面都佔有先天的優勢。

「老魏聊電商」實體工廠轉型做跨境電商?靠譜嗎?

但是,擁有優勢不代表就能夠必然成功。

在實際與實體工廠轉型的跨境電商賣家接觸的過程中,老魏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基於各種優勢所帶來的心理優勢,粗放的去運作,結果卻是“起大早,趕晚集”,投入了很多的資金和人力,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耗費資金不說,還浪費了不少時間,錯失了發展的機會,甚至有些工廠還因為操作失誤,上當受騙,交了學費後含恨作別跨境電商行業。

具體歸納來說,導致實體工廠做不好跨境電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盲目依賴代運營

很多實體工廠轉型過來,覺得自己只要出產品出資金,剩下的交給代運營公司做就行了,雙方也有合同,似乎是保障著雙方的利益,可實際上真的如此嗎?絕非想象的那麼簡單。

有句話說得好:你惦記著別人的利,別人惦記著你的本。套用在跨境電商行業代運營上,你惦記著代運營給你做出業績賺取利潤,代運營其實只是在惦記著你的那筆代運營服務費。

具體的案例就不說了,年初傳遍電商圈的LED實體工廠因為代運營被坑的事件就是明證。

作為一名跨境電商行業的老炮兒,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跨境電商行業的門檻那麼低,對於稍有經驗的人來說,賺點像代運營服務費這樣的利潤一點都不難,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些人把自己包裝得冠冕堂皇然後一頭扎進代運營呢?

我實在想不出答案。

不過我想出想不出都沒關係,因為反正花費的肯定不是我的錢。但如果你打算找人做代運營,總得先想明白答案吧!

「老魏聊電商」實體工廠轉型做跨境電商?靠譜嗎?

二、過度相信資本的力量,掏錢組建團隊後自己當甩手掌櫃

為什麼呢?

要麼是招到的人是菜鳥,反正現在跨境電商行業高端人員奇缺,隨便去一家大公司工作一段鍍鍍金,再加上一口伶牙俐齒的說辭,基本上都可以忽悠到很高的起薪了,至於做事情,等等再說吧,我還連FBA發貨都不會呢,還不知道頭程物流對於泡貨還有個體積重之說呢!

試想,如果你招到的是這樣的“人才”,除了被忽悠得團團轉,支出無限多,賬號往死裡搞之外,那能產出什麼銷售額增長和漂亮的利潤呢?

相比較上述兩種典型的轉型失敗的情況,老魏我也切實的發現有一部分實體工廠在轉型中進展快、進步快,高舉高打的很短時間內就成長為行業的標杆,而對於企業本身來說,跨境電商也如願以償的成為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那麼,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樣的成績呢?

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這些實體工廠在轉型中把跨境電商這個新業務作為重頭戲,上升到公司戰略層面,由老闆親自帶隊抓,絕對的一把手工程,甚至有些公司為了促進跨境電商業務模塊起步的成功,老闆不惜階段性的放下其他業務模塊的事情,全力打造跨境電商業務。

「老魏聊電商」實體工廠轉型做跨境電商?靠譜嗎?

你能想象有很多家年銷售額早已過億的實體工廠老闆,在決定做跨境電商那一刻,居然開始從最基礎的操作開始學起,做選品,做優化,做數據分析,做廣告,讀很多跨境電商領域的各類技巧文章來為自己充電嗎?

但這就是真實發生在不少實體工廠轉型跨境電商行業第一步的真實場景。

當然,這類企業在跨境電商行業的進步是飛快的,他們很快的取得了成績,老闆作為帶頭學帶頭抓的領隊人,也很快的搭建了比較完整、完善、合理的運營流程體系,當新業務模塊步入正軌,老闆把接力棒傳給身邊人,又忙碌其他核心業務去了。

看,你覺得這樣的姿勢帥不帥?!


最實用的課程,最有系統性的講解,重新構築你的亞馬遜運營思維,值得你來聽一聽,歡迎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