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文/曹琳老師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導讀

前段時間一位讀者給我分享了這樣一個關於加班的職場案例

小王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程序開發。近期他們團隊五六個人接了北京一個大公司的外包項目,常常要加班,小夜班到晚上8點,大夜班到晚上10點,但也沒人抱怨,因為這在互聯網公司是常態了,而且加班費也是按三倍工資給的。

但老闆總是是嫌棄他們工作效率低,週一開例會,PPT最後又出現了杭州阿里巴巴大廈深夜依然燈火輝煌的照片,老闆:“看人家阿里巴巴的員工,天天加班到深夜,成功不是偶然的,都需要辛苦付出……我還從來沒有這麼要求過你們,我們的工作環境還是很輕鬆的,可是再看看你們的工作效率……”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員工心裡的吶喊:可你不是馬雲啊…

小王說:“其實每次老闆說什麼看人家阿里巴巴的員工如何如何,大家都想回他一句:可你也不是馬雲啊!”不過,沒人真的敢這樣做就是了。

在傳統的薪酬模式下,員工效率上不來,混加班,目的就是因為有那一點可憐的加班費,所以在效率上往往會出現怠工現象!

馬雲在14年演講說到:給員工加工資是必須的,但是前提是,他做出了更好的價值,奉獻了更好的結果!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想要留住人才,讓員工有持續的加薪空間,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還是讓薪酬模式,從固定薪酬轉向寬帶薪酬。工資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就死了。所以,對於傳統薪酬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首先,企業通常使用的傳統薪酬方法為什麼不能激勵員工最大化創造價值?

1.固定薪資法

這種方法本身就不具備激勵性,容易養閒人。員工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員工價值得不到體現,固定工資就是變相地增加企業成本。

2.底薪+提成

很多企業的業務型崗位都是採用這種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容易導致員工只關心自己的業績,為了增加業績,員工會用索要更多的資源,無形中又增加的企業的成本負擔。並且在銷售淡季的時候,員工心理落差大,人才流失嚴重。

3.分紅分配法

很多企業沒有月度激勵,於是為了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就採取了年度分紅的方法,覺得這樣也能留住員工,但是這種方式有兩個很明顯的弊端:

(1)激勵週期過長;

(2)激勵面較窄,一般只分配到中高層管理者;

現代企業必須擁有的“破定”思維: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要激發員工積極性,提升人效,該如何更合理的設計薪酬呢?

馬雲說到,薪酬的設計,要遵循幾個原則: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5、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所以,一個企業,想要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必須要解決三個事情:

第一、讓員工的每個行為,都能得及時的反饋。

第二、給員工做事的過程給予欣賞,給做事的結果給予激勵。

第三、讓員工的行為和企業的利潤掛鉤,和自己的收入掛鉤。

【企業如何構建以員工為中心、以激勵為導向的薪酬模式】

1、讓員工為自己幹,讓員工自己為自己加薪。

2、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結果是王道,效果是力道。

3、員工得利,企業獲益。員工賺到錢了,企業會賺到更多的錢。

4、企業要想實現利益最大化,必須先做到員工價值最大化。

5、人才是資本,也可能是成本,這由他創造的超價值和剩餘價值來決定。

作為老闆應該會發工資:

什麼樣的薪酬方式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給員工增加加薪的渠道,讓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高薪

將員工的薪酬與價值結合起來,員工獲得高薪資,企業獲得高績效,實現員工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薪酬全績效模式 ——結果導向,數據說話,效果付費

我們認為,做企業不應該給員工發固定工資:

老闆:工資 每個月都會給,每年都會漲,可是員工做的產值和價值卻未增加;

員工:幹多幹少錢都一樣,幹嘛多幹?xxx他每天那麼拼命,不還是和我拿一樣工資?

這就是固定工資的弊端!

當然,為了達到目標,一些企業制定了考核,做不到就罰,不管制定是的目標是否科學,客觀,最終都會打擊員工積極性!

而很多企業注重 考核 ,嚴抓過程,往往流於形式或者半途中止,忽視了結果。

如何讓員工做到數據說話,結果導向?看圖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現在我們從總工資裡面拿出60%-80%作為彈性工資,分攤到各個K指標上(崗位價值)——薪酬分塊

A.將工資細分模塊,根據目標完成度,發放相應工資,充分激勵能者多勞,減少企業閒耗。

B.根據不同職位,設置不同比重的薪酬架構,最大程度激勵員工積極性。

C.每個職位的績效考核,必須有明確的數據指標作為標準,以結果為導向,員工的激勵與壓力並行。

企業想要擁有這種狀態必須依靠制度來實現,這麼多年以來,將近25年了。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針對中小民營企業,快速有效地導入薪酬績效系統,而且不斷指導很多企業成功做出好的結果——全國獨創“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適用於中小企業的薪酬績效模式: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員工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員工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員工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SF設計理念:

1. 給員工增加加薪渠道

2. 員工獲得加薪的前提是為企業創造了比過去更多的收益

3. 員工與企業利益統一,兩者互利共贏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KSF三大原則:

1、數據說話:一定要有數據的支撐,沒有數據的績效方案是不足以讓員工認同的。

2、結果導向:所用指標的選擇一定是要衝著企業要的結果或存在的問題去的。

3、效果付費:所有為企業帶來更多利益的部分(增量分配)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資料。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數據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舉個例子,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

馬雲——加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提升人效才是王道|附模版案例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如果門店店長之前只是拿固定薪酬,或是底薪+提成的模式,那麼他可能會關注營業收入這些與他業績有關的指標,但是不會關注門店成本、員工流失人數、員工培訓這些指標,而這些指標對於公司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KSF對員工的轉變:

  • 收入由老闆給 →收入由自己創造
  • 薪酬變化幅度不大 →薪酬上升沒有空間限制
  • 做多做少一個樣 →只有做的多才能拿得多
  • 在上級監督下做 →自動自發工作

KSF對企業的轉變:

  • 企業由老闆一人經營 →企業由全體員工共同經營
  • 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成本上升 →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利潤上升
  • 員工消極工作 →員工主動加班拼命幹
  • 人才留不住 →人才趕都趕不走

對此你有什麼想法或建議,想要詳細瞭解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可以私信,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交流!

文/曹琳老師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歡迎轉發、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