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不著邊際的遠景,你人生走上王道的絆腳石

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稻盛和夫使用過各種各樣的人才,其中不乏聰明伶俐的人。這種人頭腦敏捷,對工作要點領會很快,是所謂“才華橫溢”的人物。同時,他的公司也招聘了一些“笨人”,他們反應遲鈍,理解事情緩慢,可取之處只是忠厚老實。

起初,稻盛認為,經營者看重、賞識的人當然是前者而不是後者。如果企業不得已要辭退職工,首先遭殃的肯定是後者而不會是前者。他曾認為,前者當中特別能幹的人,“將來在公司裡可以委以重任”。

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在多年商路歷程中,稻盛體會到,那些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人才,正因為他們聰明,成長很快,或許就會認為眼前的工作太平凡,待在公司裡大材小用了,於是不久就會辭職離去。

所以,最終留在公司裡的、有用的,恰是那些最初不被看好的、那些“頭腦遲鈍”的人們,他們做起事來不知疲倦,孜孜以求,10年、20年、30年,像尺蠖蟲一樣一寸一寸地前進,刻苦勤奮、一心一意,誠實地、認真地、專業地努力工作。

後來,稻盛和夫為自己曾經的“短見”感到羞愧。

稻盛和夫:不著邊際的遠景,你人生走上王道的絆腳石

稻盛先生親歷的這件事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專心致志於一行一業,不膩煩、不焦躁,埋頭苦幹,你的人生就會開出美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人生總在迷惑中。越是認真工作,這樣的迷惑或許就越深。

“為什麼要這麼做?”“究竟為什麼要幹這項差使?”越是認真、拼命工作的人,就越會思索勞動的意義,思考工作的目的,為這些人生最根本的問題而煩惱,並且常常陷入找不到答案的迷途之中。

比如:“一直從事單調的工作,究竟能搞出什麼科研成果來呢?”再進一步地,“自己的人生又將會怎樣呢?”往往想到這些,都會過得消極。

解除這樣的迷惑,一般人的方法是和自己說:“要預見到將來。”

就是說,不要將自己的目光僅僅放在眼皮底下,而要從長遠的角度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要把眼前的工作看做是這長期規劃中的一段過程。

這也許是合乎邏輯的方法。

但是,我們為何不嘗試採用短期的觀點來擺正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呢。

稻盛和夫:不著邊際的遠景,你人生走上王道的絆腳石

“將來會搞出什麼樣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不要再痴迷於這些不著邊際的遠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

就是說,今天的目標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績和進度以今天一天為單位區分,然後切實完成。

在今天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須向前跨進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釐米,也要向前推進。

同時,不單單是前進一步,而且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點改良”、“要找一點竅門”。在前進一步時,一定同時是在改善、改進。

就這樣,奔著每一天的目標去,讓每一天都有所創新,就會天天前進,天天獲得積累。為了達到目標,不管外面颳風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都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先是堅持一個月,再堅持一年,然後是5年、10年,鍥而不捨。這樣做下去,你就能踏入當初根本無法想象的境地。

將今天一天作為“生活的單位”,天天精神抖擻,日復一日,拼命工作,用這種踏實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