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我們要注意什麼

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我們要注意什麼

離開校園,你就不再是學生了。從學校到職場,從學生變成職場人,不得不知的三個轉變:

▌從花錢到掙錢:

在校園,多數人都是花別人的錢(少數人已經在校園完成了角色的轉變),用父母的錢,去學校換取知識;走出校園,這是最根本的改變,錢不是從自己手上向外流,而是從外流向自己。

沒有掙過錢的人,是不知道掙錢是怎麼回事的。掙錢就意味著要勞動,勞心功神勞體,否則,別人憑什麼要給你錢呢?

企業給付薪酬,是因為你能勝任企業要求的職責,提交了企業需要的工作成果。而不是你對這個工作感不感興趣、能不能學到東西、有沒有成就感。

不然,你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企業為啥要給你錢呢?沒有道理。

很多人在這裡轉不過彎來,其實所謂找工作就是拿別人的錢,要想想憑什麼?不去想自己的能力可以勝任什麼職位、能完成什麼工作成果,一門心思想的都是自己想要的,手上就只有一毛錢也天天想著買個鑽。企業可不是家,沒有責任養著誰,一定是雙方交換的概念。

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我們要注意什麼

▌從知道到做到:

既然說到工作的本質是交換,一定要和你說說成果概念。

很多人對於企業的要求,不是想著如何執行和達成,而是總有自己的價值評判,覺得這不對哪奇葩,這是大忌諱。記住,不在其位,不懂其勢,不謀其政。一個員工永遠不可能擁有老闆的視野和資源,你以為看到的,你懂得的,老闆不明白,老闆是傻X,其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在職場要有邊界感,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把屬於自己權責範圍內的任務做到最好,一來提升交換的籌碼,二來通過不斷的實踐提升自己職業技能,為未來升職和發展攢本錢,這才是王道。

剛入職,很多人用自己知道多少來評估自己的價值,這是不對的。你知道多少或者說你有多少能力都是你的資源,你不投入在工作上,產出在結果上,企業是無法因你而受益的。

簡言之,知道不等於會做,會做不等於做了,做了不等於做到。人與人的競爭往往就是從知道到做到的差距。

與此相關的,還有一個對於“錯”的看法。

很多人把事情做砸了,還委屈甚至理直氣壯,說我做了,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其實,做錯事不是零值,是負值。不只是增加了企業的無效成本,有時候做錯的事,哪怕小小的,都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這不象學生解題做作業,做錯了題,改了就行。工作做錯了,都是有成本有代價的。

其實講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找個影樓拍婚紗,拍的效果達不到你的要求,你願意給對方錢嗎?對方說,我們那麼多人跟著你跑了一天,我們給你把圖P了,你覺得你願意給錢嗎?估計你會說,你還浪費了我的時間,我的表情,我的體力,不找你們賠就不錯了。

進入職場,放下知道,追求做到,你就無敵了。

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我們要注意什麼

▌從被動到主動:

有些人充滿抱怨,覺得領導同事不教自己本領,這個團隊氛圍不好,其實呢,有教是幸運,沒人教是正常,因為這不是學校。你不是來學習的,你是來掙錢的,掙錢就得自己有本事,本事不夠,除了麻溜的想辦法學會,你還指望什麼呢。

在職場上學習知識、提高技能,都是自己的事,與別人沒有關係的。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別人不教自己就想辦法去學,別等別靠,主動主動再主動。

最後,把我在古典老師MVP網課做教練的時候,聽到的無比喜歡無比有感的一段話送給即將走向遠方的小編:

騎上你最好的馬,扛上你最好的槍,揚起你最高的帆,坐上你最好的船,去一個不可知的美好遠方,相信未來有你一席。

十年或二十年之後在一個不知名的場合,我們遇見,我們各自成為了不可想象的未知的精彩的樣子。我們點頭相識一笑 ,感嘆“未來真好,精彩的不可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