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零獸,有點故事

作為川南菜系的代表,樂山美食酸甜可口,有著明顯的地域特色,著名的甜皮鴨、紅糖餈粑、醪糟蛋等就是這種風味的代表。

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樂山人陳建在成都創建美食品牌"嘉州六阿婆缽缽雞",在廣受歡迎的臺式風格的餐館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和還原了傳統的樂山美食。用陳建的話說,這些都是媽媽做的飯的味道,是兒時特有的回憶。

在嘉州六阿婆缽缽雞餐館的牆面上,陳建用繁體字書寫了一排樂山特色小吃的菜單。這個菜單,囊括了最具特色的7種樂山小吃,透過這7種小吃,既可以看出嘉州六阿婆缽缽雞對於傳統美食的情懷,也可以看到其創造全國美食品牌的雄心。

犍為薄餅

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犍為薄餅是樂山人祖祖輩輩都食用的一款精緻小吃。

用一張半個巴掌大的薄到幾乎透明的餅,將拌好的蘿蔔絲+抄黃豆米+白糖+芝麻面,包裹成一個枕頭狀。吃時將整個薄餅放入甜醋裡浸泡一小會,撈起來一口吃掉,酸酸甜甜的,又帶點辣味,蘿蔔絲又是脆脆的,又有幾顆小黃豆,吃起來很有味道。

這就是小吃的精緻之處。不過記得蘸醋的時候一定要把薄餅夾好了,要不一不小心它就散掉的。

紅糖餈粑

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樂山美食少不了糯米。看到紅糖餈粑,就會想起小時候爺爺奶奶給小孩夾一塊,想吃又怕燙的滑稽場景。長達後才發現,紅糖餈粑這種軟糯香甜的美食,在四川的美食中地位頗高,是眾多高檔餐廳飯前必備的開胃小吃。

煮熟搗碎的糯米做成方形條狀,粘上黃豆粉,在餐盤中擺好造型,吃的時候再蘸上紅糖漿,黃豆的香味,糯米的香糯,紅糖的沁甜,奇妙地組合成一道地道的四川美食。

峨眉小酥肉

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川南美食的又一大代表小吃,樂山人小時最解饞的小零嘴,上學時都會偷偷塞兩個在書包裡的美味。在峨眉山區,小酥肉享有崇高的聲譽,可謂是家家戶戶餐桌上最常見的佳餚。

山裡飼養的毛豬,五花肉裹上面粉,在菜籽油裡炸到外皮酥脆、內陷軟嫩,吃時可以蘸上一點混合著花椒麵、辣椒麵和黃豆麵等的蘸料,油而不膩,辣而不燥,是多少人童年的記憶。

小湯圓醪糟蛋

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湯圓總會讓人想起團圓。過年時一家人的歡笑團聚,就少不了湯圓醪糟蛋。這道菜大約最能體現嘉州六阿婆缽缽雞創始人陳建所說的"兒時的味道"。

醪糟雞蛋原是江南地區老百姓最愛的美食,但經水路傳到樂山之後也在喜歡麻辣的四川盆地流行開來。醪糟是四川人釀的米酒,酸甜可口,小湯圓醪糟蛋不僅美味可口,還具有滋陰養顏等營養功效,是小女生們的最愛。

粉蒸牛肉

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作為一道地道的川菜,粉蒸牛肉的更能體現川菜鮮嫩麻辣的口味。

作為嘉州六阿婆缽缽雞唯一一款口味偏辣的小吃,粉蒸牛肉在嘉州六阿婆顯得異常獨特。稚嫩筋少的牛肉加特製的醬汁醃製,再裹上粗糲的粉面上鍋蒸制,蒸熟後的牛肉麻辣軟糯,十分入味。

嘉州六阿婆的粉蒸牛肉用小小的格格蒸屜,醬香的口味中帶著紅油的香味,在網絡上的評分非常高。

蛋炒飯

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每一個四川人小時候都吃過甑子飯。大米在大鐵鍋裡煮到斷生,再放到甑子上蒸熟。甑子飯米粒飽滿,被稱為"乾飯"。四川的娃娃在書房裡都是吃乾飯長大,而媽媽用隔夜的甑子飯炒出來的蛋炒飯,更是兒時難得的美味回憶。

在嘉州六阿婆餐館,蛋炒飯是用隔夜的甑子飯,米是長粒香米,炒出來的蛋炒飯粒粒分明、白黃交融,香氣四溢。從一份蛋炒飯就可以看出一個餐館的格局,而嘉州六阿婆的蛋炒飯,值得吃貨們再次光顧。

雞湯飯

這七種特色小吃,全是兒時的味道

小時候放學回家,總會有一碗雞湯飯放在大鐵鍋裡的蒸格上。灶膛的炭火尚有餘熱,鍋裡的水還冒著熱氣,碗裡的泡著雞湯的米飯還溫熱。這一種簡單獨特的美食一直到考上大學離開老家,後來再也沒有吃過那麼好吃的湯飯了。

在嘉州六阿婆,雞湯飯是最具特色的樂山美食。米飯和新鮮的蔬菜放在雞湯裡煮一煮,就成就了這道平凡的美味。在嘉州六阿婆,蔬菜選用的是鮮嫩的娃娃菜,菜心裡最嫩的部分。這道簡單、新鮮的美味反而最為食客接受,成為嘉州六阿婆的當家菜品。

兒時的味道愈發精緻

不難看出,嘉州六阿婆缽缽雞裡的小吃,口味獨特,有別於一般人對於川菜重麻重辣重油的傳統認知,甚至含有不少江南、閩南地區的酸甜口味,這些口味既為四川人所推崇,也為外地人所接受,天然地帶有著全國化餐飲品牌的基因。

嘉州六阿婆把川菜裡清淡新鮮的菜品重新整理開發,以傳統的口味,新穎的形式,精緻的吃法

,征服了越來越刁鑽的吃貨們!

正是因有了這樣對於傳統的發掘和包裝,樂山的傳統特色小吃重新出現在城市的街頭,樂山人兒時的味道才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消失,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愈發精緻!

【零獸】釋放行業原力,零獸如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