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是如何走向自我分裂的?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是如何走向自我分裂的?

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是當代西方文明的源頭,所以西方有一句諺語”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儘管古羅馬文明的起源也在相當程度上受益於古希臘文明,但古希臘文明一直以城邦割據的形態出現,而羅馬帝國在全盛時期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將地中海變成了帝國的內海。

羅馬的偉大時代隨著公元180年馬可·奧勒留的去世而結束——這位羅馬皇帝一改之前選賢的養子繼承製為依據血緣的親子繼承製,問題在於個人的威望、人品和才幹是無法遺傳的,拋棄選賢的原則而依據血緣選擇繼承人給羅馬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馬可·奧勒留之子康茂德無視自己作為帝國首腦的職責,沉迷於賽車和角鬥賽。公元193年康茂德遇刺身亡,而他之後的羅馬皇帝中也不乏不稱職者。羅馬帝國首任元首奧古斯都為保護首都安全而創立的禁衛軍開始干預朝政、架空皇帝——幾乎每一代皇帝上臺都必須依靠禁衛軍的支持,上臺後必須極力搜刮民脂民膏以賞賜禁衛軍,如果賞賜不能令禁衛軍滿意的話就有可能釀成軍事政變,以致於從公元235年至284年這段時期有過近24個皇帝,可只有一個是自然死亡。

除了朝政的混亂外,羅馬文明的發展遇到了天花板——事實上任何文明的發展都有自己的天花板,當文明發展到天花板時就必須通過改革進入一個跨越式的新時代,也就是說建立一種嶄新的文明。中華文明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是通過變法創新建立了一種嶄新的文明體系,而羅馬文明儘管一度繁榮昌盛,但這一文明始終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羅馬文明終於遭遇了天花板——一個通過不斷壓榨奴隸,勞動來獲益的社會自然會傾向於不斷壓榨人力資源成本,而不是通過技術和體制創新來開闢新的利潤空間。在羅馬文明的早期階段可以通過不斷開疆拓土,不斷獲得新的奴隸作為勞動力,因此羅馬的生產力一直在不斷髮展。問題是隨著羅馬疆域的擴大,相應的治理成本也會增加,然而羅馬的領土擴張卻無法一直持續下去——以那個年代的生產力和交通條件根本無法支撐一個帝國無限制地向全球擴張,所以當羅馬擴張到一定階段後就遭遇了安息帕提亞帝國,恰恰正是這一帝國的存在阻止了羅馬進一步向東方擴張。事實上就算羅馬能成功征服安息帕提亞帝國,在東面還有貴霜帝國和漢帝國,所以羅馬是不可能無限擴張下去的。歷史正是如此:當羅馬征服了整個環地中海地區後其擴張勢頭就停息下來了,與對外擴張同時停止的是羅馬國家的發展,從此羅馬文明進入了停滯狀態。

中央朝政的混亂和文明天花板的問題也影響到了曾令羅馬引以為豪的羅馬軍團,尤其是邊境的守備防禦被大為削弱:公元226年薩珊波斯帝國興起,取代安息帕提亞帝國成為羅馬東部最強大的外患;多瑙河北的哥特人於公元251年將御駕親征的羅馬皇帝戴克尤斯擊斃並南下攻佔小亞細亞和愛琴海地區;法蘭克人在公元256年越過羅馬邊境,進入高盧、西班牙等地;阿爾曼人甚至深入意大利中部,直接威脅到帝國首都羅馬城的安全。和外患相伴隨的是此起彼伏的奴隸和農民起義:公元206~207年意大利爆發起義;公元238年北非發生暴動;公元263年羅馬造幣工人暴動;公元274年埃及爆發起義。

在整個三世紀羅馬出現了農村枯竭、城市衰落、內戰連綿、帝國政府全面癱瘓的混亂現象,這被後世史學界稱之為三世紀危機。直到公元284年戴克裡先被手下士兵擁戴”黃袍加身“才暫時終結了羅馬帝國的混亂局面。戴克裡先可以說是歷代羅馬皇帝中權勢最為顯赫者——在此之前羅馬皇帝的正式稱號其實是羅馬元首,元首儘管類似於皇帝,但畢竟無皇帝之名,而至少從形式上看:羅馬元首依然要受制於元老院。事實上戴克裡先才是第一位真正稱帝的羅馬統治者,從此羅馬的統治者不再經由任何選舉程序產生。他從東方的波斯引入了跪拜禮儀,從此大臣們面見皇帝必須匍匐在地並親吻皇帝腳邊的泥土。然而就是這位權勢最為顯赫的羅馬統治者,卻擁有歷代羅馬統治者中最卑微的出身——他是一名奴隸的兒子,只因曾進入羅馬軍團並立有軍功才一步步得以升遷高位。

戴克裡先接受的是三世紀危機後遺留的爛攤子,他為應對此起彼伏的起義和外患而將羅馬軍隊擴充了一倍,達到40多萬人。這支軍隊也成為戴克裡先加強中央集權的後盾支柱,維繫中央集權的另一後盾支柱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大力宣揚君權神授理念以培養臣民們的忠君意識。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戴克裡先在帝國朝廷中樞排擠元老院和貴族勢力,強化君主中央集權;但在地方治理模式上卻採取了較為另類的四帝共治模式:公元286年戴克裡先任命其心腹大將馬克西米安為奧古斯都(正皇帝),兩人成為共治者。293年又任命君士坦提烏斯和加列裡烏斯兩位年輕軍官為凱撒(副皇帝)。他本人駐守尼科米底亞(今土耳其伊茲密特),統治色雷斯、亞洲諸省、埃及和昔蘭尼加;馬克西米安的駐地為米蘭,統治意大利、阿非利加(今突尼斯)等地;加列裡烏斯駐西爾米烏姆(在多瑙河支流薩瓦河上),統治色雷斯以外的巴爾幹各省;君士坦提烏斯駐特里爾,統治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

那麼戴克裡先為什麼會創建這樣一套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比較另類的治理模式呢?其實戴克裡先這麼做相當程度上是不得已而為之——羅馬帝國的疆域在那個年代實在過於廣袤,以致於邊疆和中亞遙遠的地緣距離嚴重削弱了中央對邊疆的控制力度——當中央的政令下達到地方時往往早已失去了時效性。對瞬息萬變的軍事行動而言這就表現得更為突出,因此授予地方軍事長官一定的軍事自主權其實是為了提升羅馬軍團應對外敵的效率。然而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四帝共治模式在解決軍事指揮效率的同時也使地方軍事長官的自主權相應增加,從而為日後羅馬帝國的分裂接替埋下了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