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出海新樣本:中企聯手國際銀行巨頭

金融科技出海新樣本:中企聯手國際銀行巨頭

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出海浪潮此起彼伏,其中又以東南亞最受矚目。從BATJ到新興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劍指東南亞。2017年以來,一些現金貸平臺更是將東南亞當作國內監管收緊之後的逃生之地。

然而,如果說金融科技在中國的故事有望在東南亞重新上演,那麼東南亞市場的強監管,或許並不會太遙遠。

在此背景下,企業要想謀劃長遠發展,必須儘早展開合規部署,而與當地主流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昨日,品鈦(PINTEC)與新加坡大華銀行(UOB)在新加坡宣佈成立合資公司華鈦科技(Avatec),其將向東南亞的金融、零售、電商等B端機構輸出智能信貸技術服務。

比起急功近利和一哄而上,這種海外佈局方式,將合規建設與長遠價值放在了首位,成為中國金融科技出海新樣本。

新樣本

在去年9月的《席捲東南亞:中國金融科技下一個五年》一文中,新金融琅琊榜曾指出:和中國類似,在東南亞具備跨越式推進新金融的機會,可以跳過大量成本高昂、普及緩慢的金融基礎建設,迅速擴大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而其前提恰恰歸功於欠發達的傳統金融服務。

因此,在過去幾年裡,不但BATJ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通過投資、收購、建立合資公司等多種方式進軍東南亞,陸金所、宜信、同盾、閃銀等企業也先後登陸東南亞。

金融科技出海新樣本:中企聯手國際銀行巨頭

為了順利進入東南亞市場,與東南亞本土企業合作是常見的打法。舉例來說,螞蟻金服注資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與印尼Emtek集團成立子公司開發移動支付;京東與東南亞大型零售商尚泰集團共同成立金融科技合資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BATJ更傾向於投資電商、零售、支付等相關企業,從場景生態的角度切入。而品鈦本次的合作對象為東南亞本土的大型金融機構,可謂另闢蹊徑。

華鈦科技的定位是服務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服務商,延續了品鈦的智能信貸技術能力,未來將與東南亞一系列的互聯網企業和場景合作,以輸出信貸技術服務為主。

這是東南亞地區的銀行首次成立這類合資公司。它還意味著,新興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得到了國際主流金融機構的認可。

大華銀行是東南亞最有影響力的銀行之一,成立於1935年,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各地擁有分支機構,全球範內擁有超過500家辦事處,業務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此次合作,大華銀行區域數碼銀行與策略項目主管邱鼎和(Dennis Khoo)稱, 華鈦科技為大華銀行帶來了數字化智能金融的新商機。大華銀行將利用華鈦科技的解決方案,改善信用評估流程,尤其用於改善信用記錄缺失的客戶評估流程。

品鈦是一家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服務商,成立於2016年6月,為金融機構和商業機構提供智能金融解決方案。去年10月,品鈦與富衛集團成立PIVOT,為東南亞地區的金融機構提供智能財富管理、保險經紀解決方案。

在國內,品鈦主要通過基於“讀秒”信貸決策引擎的多種解決方案,切入到信貸場景的多個垂直細分領域,參與運營場景分期、現金貸款等多種類型的信貸產品,服務個人、中小企業等不同客群類型。

公開資料顯示,品鈦目前聯手了包括新網銀行、中國電信翼支付、唯品會、攜程、去哪兒、微店、滬江網校等在內的多個合作主體,在3C、旅遊、教育、小微商戶貸款等多個信貸場景開展業務。

出海2.0

品鈦與大華銀行的合作之所以值得關注,在於它有望解決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出海需要面臨的多個痛點。

作為東南亞消費金融市場的後入者,品鈦可以利用大華銀行的低成本資金、本地客戶數據、網點等本土銀行資源實現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的過程中,激烈的同業競爭、與國內存在較大差異的文化環境、海外市場未知的政治風險和信貸市場考驗,仍然是巨大的威脅。

一個例子是,今年2月,印尼金融監管局(OJK)聯合Google play檢查財務榜上架的P2P(PDL)APP資質,對於不符合資質的要求全部下架。OJK的態度是,凡是沒有登記註冊的公司一律不允許開始運營。

如果盲目樂觀地無視合規問題,或者抱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這種金融科技出海方式,註定無法長久,還有可能損害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整體聲譽。

據品鈦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華銀行對本地C端用戶有長期接觸與瞭解,在對當地金融監管政策的理解、與當地金融監管層的溝通方面具備優勢,能從品牌背書、信貸產品設計、營銷獲客、貸後管理等方面為華鈦科技起到支持作用,最大程度避免水土不服的現象。

另外,大華銀行擁有完整的、銀行標準的IT安全數據加密規則,給予華鈦科技更高的日常運營標準。華鈦科技未來將在日常運營中,從數據、隱私等各項規範中按照銀行框架沿用這些規則並嚴格執行,進一步提升系統安全性、合規性。

在品鈦創始人兼CEO魏偉看來,監管套利不是長遠之道。國內金融科技經歷了野蠻生長到有序穩健發展的過渡,而海外市場也會出現中國市場類似的趨勢,從紅利期的快速佈局到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後的洗牌和整理。

“去到海外的金融科技企業,更應該結合當地市場的實際,去解決、去滿足市場的需求,創造長期的價值。”魏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