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

素質教育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其中,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還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鼓勵我的學生們大量的去閱讀,並且有效地去閱讀。一、書香校園 引領閱讀 書是一葉扁舟,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書是一架時光機,帶你暢遊博大的歷史;書是一雙翅膀,帶你飛向廣闊的藍天。要想讓孩子從小感受到書的美好,並且受到這種文化的薰陶和浸染,除了家庭和師長的影響之外,學校的文化氛圍對所有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第二課堂,在這裡,學生可以非主動地接收很多知識,以一個相對方便快捷的渠道接觸知識。為了讓學校的“書香環境”建設和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有效地融合、交匯,我以“書香環境”的建設作引領來拉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方向。

二、喚起興趣 驅動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只要學生有興趣閱讀,樂於閱讀,享受閱讀,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所謂的語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水到渠成,不需任何的強加及干涉。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讀書興趣,我想了很多的激勵方法。或在班級舉辦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活動,評選班級的“讀書小能手”和“閱讀之星”,授予物質獎勵和精神褒獎。或舉辦文藝活動,讓學生把他們所讀書目改編成小品、話劇、歌曲等多種文藝形式,然後全班範圍內進行表演,以此來激發學生愛閱讀。或趣味遊戲,我會針對一本書來個小遊戲,比如學生在讀《西遊記》時,我會把書裡面的人物頭像編輯成幻燈片,把孩子們分成幾組,要求孩子們3秒內迅速的說出人物名字,答不出就用我們特定的塑料錘擊打學生以作懲罰,一組一組的輪流,看看最後哪一組沒被擊中的孩子最多,那麼他們組就被評為“閱讀最細心組”,以此來激發孩子享受閱讀。孩子們在我的多重激勵下,慢慢的愛上了閱讀,由以前的被動閱讀到現在的積極主動閱讀,可謂是讓人心中不覺的升起了一種自豪感——看,這是我的學生,他們是那麼的熱愛讀書。

三、授之以漁 學會閱讀

教師傳授學業要授之以漁,首先必須讓學生識別何為魚。書店裡的書琳琅滿目,而小學生因為年齡閱歷的限制又缺乏一定的識別能力,很多家長也是以為看的書越多越好,貪多求量。我指導學生低齡學段可以多看童話、神話故事和一些拼音讀物,中高年級可以涉及小說、散文、歷史人物傳記、詩歌等多種體裁。儘量不看那些漫畫和笑話,因為這些對提高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沒有多大作用。看多了,反而會讓語言直白乾澀。在選書時,我帶領學生讀多個人多種題材的書,不能只侷限於自己感興趣的故事等等。其次,我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拿到一篇讀物,要認真的讀一遍,可以是默讀或朗讀。在讀的過程要專注其中,感受情節,捕捉文章信息。通過工具書解決難懂字詞的意思,思考重點語句的含義,體驗角色所處的環境,感悟文章傳達的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動動筆墨,做一些批註。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平時多誦讀積累,把這些語言文字的精華融入到寫作實踐中。當然,孩子們讀完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我們不能一刀切地要求孩子必須悟出這樣那樣的道理來,我覺得孩子們的心靈是最純粹的,他們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他們的想法也應該是天馬行空的,任何人都不能以愛的名義去禁錮孩子的思想。我記得去年孩子們在讀《綠山牆的安妮》時, 有一個孩子直接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一點也不喜歡安妮,我覺得安妮是一個搗蛋鬼,她每天都在惹事。”我聽了以後,微笑的對他說:“恩,你說的很有道理。”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同的人受的教育和知識文化程度有所不同,對外界事物感知能力也大不相同,對事物的看法肯定也是會大相徑庭的。 所以我不要求孩子們必須說出個所以然來,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 我想讓孩子們成為“我手寫我心”的發揮出自己天性的孩子,而不是父母老師手中的線偶。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瞭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