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最拉分的科目,將是這個最不被人重視的科目

中高考最拉分的科目,將是這個最不被人重視的科目

中高考最拉分的科目,將是這個最不被人重視的科目

文:文棲

為了不讓孩子落下課,很多父母會在課外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以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對於中小學生來說,父母給他們報的科目多是數學和英語。

普遍看來,數學和英語相對於其他的科目來說,知識點多且雜,難度高,課堂知識一旦沒有掌握,往往直接影響的就是考試分數。通過課外輔導班的知識鞏固,往往很容易就起到迅速提分的效果,這是很多家長願意看到的。

的確,數學和英語這種知識理解型的科目,想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彌補孩子的短板快速提分,課外輔導班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要想孩子的總體成績更進一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這兩門課上是完全不夠的,因為在考試中,決定分數上線的,不是其他科目,而是語文。

可以說,其他科目決定中高考的分數下線,而語文決定中高考的上線。

其實說起語文,很多人有著各種誤解:

其一、語文學習門檻很低,通常所謂的差生都能在這一科目上考到一個不錯的分數,優等生往往又不能考到像數學這種科目一樣的高分,拿到滿分更是微乎其微。分數拉不開,語文也就習慣性被眾多家長和老師忽視了。

其二、通常來說,語文試卷上的大部分題目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答案,答題手段靈活,得分受不可控因素太多。

其三、語文考試同平時上課內容關聯性較小,課堂僅僅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導孩子如何理解和感悟課文,想要考試得高分,還得課下多下功夫。

培訓班多講究對症下藥,目的明確,這同很多家長“快速提分”的期盼相去甚遠,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想提分但是束手無策的兩難局面。

然而,那些中小學的尖子生中,我們很難看到一個語文成績不好的學生,這似乎是一個共識,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是:

語文成績不好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

作為中高考分值最高的三大單科之一,語文似乎跟數學和英語的待遇完全不一樣。然而事實是,一個語文成績不好的學生,也很難在其他學科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所謂的差生,我們可以理解為:學習能力差,學習成績不好,拓展來說,也就是對學習課程的吸收能力有欠缺。語文這一學科,考核的正是一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對知識的綜合表達,是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可以說,語文是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試金石,反過來說,語文一旦學不好,其嚴重性要比其他科目學不好高得多。

我們通常說的中小學分為三個階段:小學、初中和高中。在這三個階段中,語文都是分值最高的單科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們時長可以聽到,某某某在中考或者高考前,通過優秀的學習方法,以及刻苦的學習態度,迅速提分多少多少,這是很多家長、老師和學生的願意聽到的優秀案例,因為這讓他們相信:無論哪一個學科,無論是誰,只要方法對,只要夠努力,就一定能夠快速提升。

然而事實是,的確有一些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得分能力,然而這些提分,大多不是在語文這一科目上。原因很簡單,第一,語文靠積累,課內佔比很少,靠背誦知識點和總結答題技巧效果不大;第二,語文本就提分困難,日常積累和對文字的領悟,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煉成。

其實語文的潛在重要性,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初見端倪了。通過語文課給低齡兒童帶來思維拓展效應,再延續到其他科目上,這是從小學到初中的教學自然過渡手段;然而從初中到高中,很多人就漸漸地把語文這一學科給忽視了,原因無外乎上面兩點,然而還有一部分原因,那就是很多人覺得語文太簡單了,或者說常規的學習手段,應付考試基本夠用,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隨著時代的進步,語文課本也在不斷更新改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

也就是說,要想語文考試取得不錯的成績,九年課外閱讀量400萬是一個基礎的門檻,這400萬的閱讀量,包含了各種書目和篇章,想要做到語文考試胸有成竹,課外積累是必不可少的。

新的高考指標中,語文考卷的文字、閱讀部分將大幅提高,也就是說,閱讀量不夠,閱讀能力不達標,在未來很可能卷子都做不完。

從考核內容上來,語文試卷對學生思辨性、複雜性、拓展性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教材也會越來越難,語文這一學科將成為中高考最拉分的一科,也是差生補強、優生拔高最迫切的一科,還會有人不重視語文嗎?

如何才能學好語文呢?

有很多人從很小就會背了成千首古詩,但他們並不理解,他們怎麼會理解呢?大多數人可是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來理解啊!

儘管如此,可當他們在學習語文其他方面的時候,諸如字詞、朗誦、閱讀和寫作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流暢自如,這就是語文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的影響。

人們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就是在強調多讀書的好處,書讀多了,整個人的理解能力會逐步提升,讀書也就更通透了。

有很多學生在應對語文考試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文不對題的情況,這其實就是對文字的理解不夠,缺乏一定的閱讀積累經驗造成的,這種情況一般會隨著孩子學齡增加,或是對著課外閱讀量的提升而逐步緩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很多人會講這句話,但其實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認為這句話在講學語文的時候尤其合適。

很多家長經常乾著急,我的孩子字詞不行,作文不行,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但無計可施。其實這些都是語文的細枝末節,如果一切的學習和補強都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所有問題都會變得異常簡單。

語文的涵蓋面很多,知識量很大,從對字詞音義的學習、對語言的活學運用、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再到無數的科學家、名人和歷史故事的普及,這些常識沒有一個知識點是生搬硬套、單獨成章,強行給孩子灌輸的,多是由課文串聯起來,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影響的。

這樣一來,學生普遍接受程度較高,興趣也就慢慢建立了。隨著學齡的增長,很多課文後還會推薦相關書目和篇章以供拓展閱讀,那些才是鞏固課堂知識最好的途徑。

很多人的看書習慣,多是從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開始的。雖然我們一提起“學習”“看書”這些字眼,人們第一時間總是同“有學識”“有涵養”“成績好”這些字眼聯繫起來。

但是對於那些真正熱愛看書的人來說,看書同很多孩子熱愛的打籃球、打遊戲並沒有什麼區別。不同的一點是,在大多數家長看來,看書比其他事情要顯得正派多了,這是傳統的思維在作祟,不過也並非沒有道理,最顯著的結果就是影響語文成績啊!

話雖如此,但我們並不鼓勵沒有興趣的壓迫式閱讀,孩子做事全憑興趣,只有對閱讀發生了主觀興趣,閱讀這個良好習慣才能長久,語文能力的提升才會有長足的進步,否則花再多精力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詳情關注微信公眾號:K學習)。

孩子小時候如果能自發的看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並從中感受到樂趣,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擴大自己的閱讀面,進而不斷從書籍中汲取營養,並開始形成自己的藝術鑑賞力,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思維會得到加強,對文字的感受力也更敏感,語言運用也越來越流暢,語文能力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當然,每個孩子對閱讀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歡看圖畫,看文字;而有的孩子則對這些都不感興趣,喜歡閱讀之外的事情,這些都需要家長細心的培養和引導,有句話叫“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覺得這才是孩子提升語文能力的最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