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我不挑食,不是吃貨,為了節省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一切從簡,省略午餐。但是每個週末,只要方便,我都會製作一道地道的家鄉早餐——稀豆粉米線。

前一天晚上用冷水提前泡上幹米線,次日早晨起來,一邊煮米線,一邊製作稀豆粉。

原材料都是家裡人從老家快遞來的,主要是兩種:米線,豌豆粉。

北京也有米線賣,但很多都感覺不正宗,如果老家米線斷供,超市裡有一種綠色食品可以替代,這是我認為市場上比較好的米線。所謂的好,就是沒有其他的添加物,都是純大米做的。豌豆麵是用當地的豌豆打成的粉末,北京市場上豌豆賣,但沒有豌豆麵,只有黃豆做成的黃豆麵。

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製作時,取豌豆麵適量,用冷水攪開,然後再倒入燒開的水中,不時攪拌。再煮15分鐘左右,關火。如果不能馬上食用,需小火保溫。稀豆粉一定要趁熱吃,冷了不好攪拌,味道也遜色得多。

吃的時候盛出做好的稀豆粉,加入煮好的米線上,再放入蒜末、香菜、醬油、花生碎、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如果有雞樅油,那就更好了。

吃一碗稀豆粉米線,感覺人都舒服多了。這一週的日子,也有滋味。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我是雲南人,稀豆粉米線,是老家的味道之一。

這樣的味道,在汪曾祺先生的《歡喜人間 尋常滋味》一書中,多次見到。

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鴨蛋

汪老是江蘇高郵人,提到高郵,大家都馬上會想到鴨蛋,高郵的鹹鴨蛋,全國聞名。現在有的單位逢年過節,也會買高郵鴨蛋作為福利一起發給職工。

如此聞名的家鄉特產,汪老當然會優先推薦。在《歡喜人間 尋常滋味》一書中,汪老將高郵鴨蛋的蛋黃形容為硃砂,多油,與豆腐拌在一起,紅白相間,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

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鴨蛋的吃法很單一,除了蛋黃焗南瓜,就只有單個的鹹鴨蛋下飯,下次可以嘗試汪老的吃法,拿鴨蛋和豆腐或者其他菜一起做了吃。

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這樣的美味,我其實不大喜歡。鴨蛋對我來說,只有一個味道——鹹!我們老家也有鴨蛋。記憶中,母親也會自己醃製鹹鴨蛋,但我更喜歡其他的醃製鹹菜,比如酸醃菜、蘿蔔之類的。即使離開家鄉多年,依然能夠吃到家鄉的味道,吃到母親醃製的鹹菜。

我的孩子可就沒有口福了,因為他的母親沒有學到外婆的手藝,不會醃鹹菜。

雖然醫生也建議要少吃醃製品,但出門在外,如果能吃上家鄉的鹹菜,那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所以,老家的人外出旅行,或者出差,都會攜帶家鄉的自制鹹菜。

火腿

家鄉的另一種醃製品——火腿,卻是大家都喜歡的。汪老在《歡喜人間 尋常滋味》書中,多次描述了宣威火腿,尤其是金錢片腿,以及昆明護國路上東月樓的名菜——鍋貼烏江。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雲南人,我前後在昆明居住過六年的時間,但是感覺吃過的雲南美食還沒有汪老吃的多。只可惜,這樣的美味如今已沒了蹤跡,只能在文字中想象。

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而汪老對家鄉之外各地美食的體驗和感受之深刻,也讓當地人感嘆不已。

好在老家也有火腿。就口味上來說,老家的火腿要比宣威火腿味道好。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感受,實際的味道也好得多。

每到年末殺年豬期間,鄉下家家戶戶都會自己製作火腿和臘肉,在食物稀缺的年代,一頭豬就是一家人一年的肉食來源。

雖然現在日子好過了,肉類食品極大豐富,但大家總是懷念以前的味道,懷念以前不用飼料,緩慢成長的豬肉味道。

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這樣的變化與懷念,在汪老的《歡喜人間 尋常滋味》書中,也有提及。

閱讀文章,從作者描述的字裡行間,能讀到家鄉的一些現狀,反映了當時當代的社會現狀和一些變化。

木瓜

閱讀《歡喜人間 尋常滋味》一書的最大驚喜是讀到有關木瓜的內容。這裡的木瓜不是美容養顏的木瓜,而是有酸澀味道的木瓜。我曾以為,木瓜這種東西只有雲南才有,沒想到汪老替我掃了盲,因為汪老家鄉也有。但是在汪老的家鄉,木瓜只是用來聞香的,而在我老家,木瓜是作為一種佐料或者零食,是用來吃的。

一想到木瓜被用作書齋貢品,或者把玩物件,就覺得這些人錯過了多少美味。老家的木瓜,做法主要兩種:一種是切成薄片,晾乾,日後泡水做湯料;另一種是新鮮切成細絲條狀,加入辣椒麵、鹽、花椒麵等,放到罐子裡醃製。吃的時候,取出適量,與肉片或其他配菜一起炒。

木瓜炒肉,是比較下飯的一道菜,也是我家常吃的一道菜。

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早聞汪先生大名,但不知道先生是一位美食愛好者,讀過《歡喜人間 尋常滋味》一書,大膽猜測:汪先生是作家裡面廚藝最高的,不僅會吃,還會自己親自下廚製作。

喜歡《歡喜人間 尋常滋味》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的家鄉,我是雲南人的緣故。汪老在書中多處書寫了雲南昆明的美食,有的比我這個正宗的雲南人還正宗,真是讓人佩服。

吃過之後,把美味與美好回憶一起寫成散文成集,這是我應該向汪老學習的地方。

看過汪先生的介紹,知道他是西南聯大畢業生,樣板戲《沙家浜》的編劇之一,一生經歷坎坷,卻在書中處處流露出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情緒,讓我這個一路順利成長的新時代青年人自愧不如。

我們不僅要向汪老學做菜,還要向汪老學做人,做一個快樂的、有用之人。

@擦亮星星。愛閱讀愛旅行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