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焦慮症才是21世紀最大騙局!知識付費未必是

知識焦慮症,近幾年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

網絡上的解釋是:

知識焦慮症又叫信息焦慮症,是指在信息爆炸時代,信息量呈幾何數增長,未知的知識就像黑暗對於孩子,對未知的恐懼感使現代人承受著更多的心理壓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擁擠”。就像個無形殺手,時時侵蝕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存。

知識焦慮症才是21世紀最大騙局!知識付費未必是

哈哈,要我說這個詞發明的最好!因為叫:“症”,症就是“病”啊,所以潛臺詞就是告訴你這是病得治!

於是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開始賣知識。

知識焦慮症才是21世紀最大騙局!知識付費未必是

那我有點不明白了,現在人接觸的信息這麼多應該是獲取知識更容易了啊,怎麼還要焦慮呢?不應該啊,試想人類歷史上出現的第一波人他們應該更焦慮,因為那時世界對於他們更加陌生,為啥沒人說他們那是病得治的話呢? 因為沒人教,沒人對這個世界很瞭解。

歷史的長河中,人類對於信息、知識的渴望和焦慮可是一直存在,之所以到了今天“知識焦慮”被稱為症,就是因為出現了一些所謂的醫生,這些醫生髮現了新的商機,他們讓你覺得你知識太缺乏了,這是病,快來我這裡治。

所以我說,“知識焦慮症”才是最大的騙局,人類對於知識和信息的渴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到了今天有人說這是病,所以增加焦慮感的並不是對知識的缺乏,而是你覺得這是病了。

其實知識付費並不陌生,學校應該是最早的知識付費的系統,你交學費,我教你知識。那現在人們常說的知識付費有啥不同呢?現在賣的知識不能是讀教科書,那誰還聽啊,老師都講過了,現在人賣的是知識心得,就是要加點自己的體會進去,還要有代入感,這樣你才能買單啊,所以要我說“知識付費”還不如叫“讀後感付費”。

那問題來了,“知識付費”到底是不是騙局?

其實也不能叫騙局,你花錢買別人的心得體會,還不是因為你喜歡。好多人花錢看一堆主播直播吃東西或者閒扯蛋不還瘋狂的給錢嘛,從這點上來看,賣知識的人良心多了,人家好歹把知識整理了一番,加入了自己的勞動。

最好的知識付費就不應該定價,應為你無法衡量你講的知識對每個人的價值,講道理的說:“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的打賞就應該是衡量知識價值的最佳標準,強行的加上價值總會有人覺得不值,說你騙人唄。

但如果知識付費一旦和承諾掛上鉤,比如這個

知識焦慮症才是21世紀最大騙局!知識付費未必是

那我就只能說你個騙子!

這種行為就像是駕校門口一堆人在吆喝:“2000包過,不過退款”一樣,簡直就是欺負人家都沒學過數學嗎?

因此要說知識付費是不是騙局,我覺得這個問題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如果你不喜歡,你又不會買,你喜歡買了,自然不會覺得騙。

最後再說點別的,都說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提到這個詞還要感謝大劉吧,要不是因為《三體》中的“技術爆炸”一詞,人們可能也想不到這個詞。不過人類歷史中真正的硬知識爆炸期早都已經過了,你有生之年看到過教科書更新又有幾次?所以現在的爆炸更多的是人們對知識的加工和理解。

1000個哈姆雷特嘛,所以面對知識大可不必焦慮和恐慌,多看幾本教科書,自己理解,會更好一些。就像是一個電影,我寧可自己看一遍,也不會看所謂的《三分鐘帶你看懂balabal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