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古今多美德,瘟疫來時年逾古稀的老中醫救治他人而染病去世

杏林古今多美德,

瘟疫來時年逾古稀的老中醫救治他人而染病去世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是其天職。今天防抗新冠病毒肺炎之際,諸多醫務工作者捨生忘死救助感染者,甚至被感染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無私精神值得學習與頌揚。

杏林古今多美德,瘟疫來時年逾古稀的老中醫救治他人而染病去世

(網絡照片)

在舊時,冬春之際也常有呼吸疾病流行。均被稱作“瘟疫”、“傷寒”、“溫病”等。而作為醫生,治病之際也常有被感染甚至死於瘟疫者。遠的不說,民國間就有這樣一位被益為醫術“著手回春”年過古稀的老中醫,為救治瘟疫病人而染病去世。他,就是當時河北井陘縣著名的許建功老中醫師。

許建功,字捷三。井陘舊城許水滋村人。其家傳世代行醫,自明嘉靖間其先祖許時雍,雖然是舉人出身並曾任山東利津知縣,但其兼善醫術。閒暇時常“配製藥物救治鄉里之疾患者,以致有昏夜求治而未嘗拒者”。其除留有詩文若干卷外,尚著有救治流行病的《傷寒指迷》一書。

杏林古今多美德,瘟疫來時年逾古稀的老中醫救治他人而染病去世

明代記載許時雍著《傷寒指迷》一書的墓誌局部

許建功為許時雍十一世孫。出身於世家,其祖父許進,清道鹹間武秀才,曾任真定府武學教習,以軍功獲清廷敕封六品武信郎,官府贈“明輝軍籍”匾以彰之;其父許瑞麟,副貢生。

許建功早年隨其父習科舉學,然屢試不售。僅獲清廷特贈從九品登仕佐郎。中年後其遂繼承家傳,研習醫術。除拜當時名醫學習外,尚購買諸多醫學書籍研讀。

杏林古今多美德,瘟疫來時年逾古稀的老中醫救治他人而染病去世

許建功所研讀的部分醫書

清末民初,其醫術日漸精湛。其自題堂號“問切堂”,取自中醫診病之“望聞問切”之意。

時鄉間缺醫少藥,為了減少遠涉取藥及煎藥對病情的耽擱,能儘快地救治病人,許建功遂拜師研學針灸及推拿為人治療。其尤擅長診治鼓病(即肝病腹水)及小兒各類疾患(例如舊日所稱的“急、慢驚風”)。

當時許建功以醫術精湛而聞名縣域及臨近晉東冀西數縣。1929年其七十歲壽之際,鄉族鄉誼贈其匾一,上鐫“著手回春”四大字,右側小字為“捷三許老先生妙術”,以褒彰其治病救人之善行。“著手回春”四大字乃當時邑名士陳疇先生(為許建功之堂表弟)獨特之“疙瘩體”所書。

杏林古今多美德,瘟疫來時年逾古稀的老中醫救治他人而染病去世

民國間陳疇所書“著手回春”匾

一九三一年冬十一月,河北西部瘟疫流行。井陘之地尤甚。時踵門求治者眾多。先生不分昏夜,來者不拒而問診救治。時邑西部深山區葛丹村,也有患者。遂遣人遠涉山路數十里,以毛驢接許建功該村救治。到葛丹後,隨即為患者切脈問診,開藥方遣人取藥治療。不幾日該村多名患者得以痊癒。

時先生年逾古稀,長途跋涉,終日診治病人不得休息。再加上先生耳背重聽,密切接觸病人,不幸被瘟疫所染,遂臥病于山村。恰逢天降大雪數日,山路俱被雪封。山民本擬送先生回鄉而不得成行,遂困於山村中多日。後俟雪稍化山路可行,葛丹村民數人方得以馬馱送先生回鄉。然先生已病入膏肓,到家數日竟於臘月初二病逝於舊宅中。翌年春末,先生出殯之際,遠近憑弔者頗多。(2020.04.綿蔓西濱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