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教你冬季怎麼養生

“老中醫”教你冬季怎麼養生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運動、藥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11月8日,省中醫院河湟中醫養生節拉開帷幕。開幕當天,醫院專業人員為患者展示了養生操,並開放了各個中醫養生技術體驗區。不僅有資深膏方專家為患者免費辨證施治開具膏方,還準備了特色養生藥膳、茶療、膏方等。

那麼,冬天養生應該吃些什麼東西,要怎麼養生呢?

《黃帝內經》有云:“早臥晚起,以待日光。”省中醫院中醫專家介紹,冬季到來後,天氣逐漸寒冷,起居作息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冬季宜適當早睡晚起:早睡以養人體的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晚起以養陰氣,從而使陰平陽秘。另外,冬季早睡晚起還可避免低溫和冷空氣對人體的侵襲而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同時也可以避免因嚴寒刺激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而且充足的睡眠還有利於人體的體力恢復和免疫功能的增強,有益於預防疾病。立冬後的起居調養要遵循“養藏”的原則,適當添加衣物。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寒冷的冬天,一般人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牛肉、羊肉等禦寒力強的甘溫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食補也需要腸胃有個適應的過程,進補時,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另外,切記少吃黏硬、生冷食物,易傷人之脾胃之陽氣。多食用諸如柑橘、柚子、檸檬、小白菜、花菜等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及蔬菜,也可適當吃些薯類。

冬季進行食補也要因人而異。中醫養生的原則,強調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立冬過後,天氣逐漸轉冷,不少人也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戶外,更不用提參加體育鍛煉了。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在立冬時節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氣溫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放緩,因此在此時節鍛鍊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適得其反。健身操、太極拳或跳舞、打球等運動均是冬季鍛鍊的不錯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