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難:傳播中醫寶典《難經》之1—5難

中醫寶典《難經》共六論八十一難,六論分別是:論脈、論經絡、論臟腑、論病、論穴道、論針法。爭取每天至少推送一難,共大家參考學習,每天推送內容不會太多,這樣也可以方便大家閱讀。

論脈第一難

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

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週也,故五十度復會於手太陰。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論脈第二難

曰:脈有尺寸,何謂也?

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論脈第三難

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

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關之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故曰覆溢,是其真髒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論脈第四難

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

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

腎肝俱沉,何以別之?

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

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言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論脈第五難

曰:脈有輕重,何謂也?

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故曰輕重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