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吳玠在四川是怎樣抵抗金軍的?

用戶5925757163555


導語

金國建國時間是公元1115年,到金國消滅北宋,不過十幾年的時間,金國的國土一下子就擴張了幾十倍。但正所謂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難,金國也知道自己一時間根本消化不了這麼多的土地,就扶持了原大宋濟南府知府劉豫為中原傀儡。在扶持劉豫之後,江淮一帶的宋軍主要就歸劉豫去進攻,所以,在一段時間裡,宋金的主要戰場就在關陝之地。

血戰關陝

關陝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易守難攻不說,秦漢兩朝也因此地成就了帝業,所以說關陝十分重要。建炎三年,張浚認為,如果想要中興宋室,必須從關中進攻,並自告奮勇前去掌管關中戰事。當時,兀朮的大軍退守淮北之後,宋高宗擔心金軍再次南下,就命令張浚從同州、延安府出兵,以牽制金軍南下。駐守關中的完顏婁室瞬間面臨到了南宋四十萬大軍的壓力,遂向兀朮求援。兀朮與完顏宗輔率軍進入陝西,一場大仗不可避免地爆發。

建炎四年九月,宋軍與金軍在富平的丘陵地帶展開決戰。宋軍雖然人數上佔據優勢,但戰鬥力弱,而且部署十分不完善。當時宋軍的大營駐紮在平原地帶,這就很容易受到金國騎兵的進攻。完顏婁室率軍攻宋營左側,兀朮進攻右側。最開始,憑藉著人數優勢,宋軍與金軍打了個平手,但很快,其中一路兵馬的潰敗瞬間帶動了全場,最終導致了失敗。

這場戰役的失敗,宣告張浚奪取關中,出兵中原的計劃失敗。宋軍被迫後撤,而金軍只要在攻下和尚原,就能打開通往四川的道路。

和尚原地處秦嶺北麓,位於今陝西寶雞南面。吳玠到任後,修築堡壘,囤積糧草。吳玠在當地有很大的名望,因為他善於治軍,並且愛撫百姓。因此,當地百姓非常希望吳玠能夠抵擋住金軍的鐵騎,就自發組織起來,給吳玠運送糧草。

為了攻下和尚原,紹興元年五月,金軍兵分兩路進攻和尚原,吳玠與弟弟吳璘四戰四勝,守住了和尚原。第一次進攻失利後,兀朮親率十萬大軍,進攻和尚原。自從宋金開戰之後,南宋士兵看見金軍就害怕,尤其是之前張浚的四十萬大軍的戰敗,更加讓宋軍害怕。

吳玠為了鼓舞士氣,召集將士,歃血為盟,並對眾人說:今日我兄弟二人報國之日,兵敗以我兄弟死,不以眾將士亡。吳玠的話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將士們紛紛表示以死報國。


面對兀朮的進攻,吳玠揚長避短,他充分利用地形,以強攻勁弩輪番射擊,密集的箭雨一次又一次的阻擋了金軍千金的步伐。兀朮進攻不成,只好退去。自古以來,以少勝多都是以奇為勝。金軍人數眾多,後勤補給是非常重要的。吳階先是派出一支輕裝部隊截斷了金兵的糧道,又命吳璘帶領三千弓弩手設伏。吳玠的不斷騷擾,讓金軍的後勤補給嚴重不足,在糧草不足的情況下,兀朮只得退軍。


吳玠早就推斷出,一旦金軍糧草不足一定會撤軍。就在深夜偷襲金軍,連克十餘座金營,兀朮狼狽而逃,半途中又遭到了吳璘的伏擊,損失慘重。和尚原一戰,是宋金戰爭以來,南宋軍隊取得的最大的勝利,而且對整個宋軍戰局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戰既保住了四川,又遏制了金軍在西面進攻的腳步。

仙人關之戰

公元1133年,正月,金軍再次進攻,目標直指金州。在金軍的猛烈進攻下,金州守將王彥只得放棄金州。當劉子羽得知金州失守後,急忙命部將駐守饒風關,並請求吳玠率軍支援。

當時吳玠的手裡只有幾千名正規軍和一萬三千名義軍,他急行軍一晝夜就抵達饒風關。金軍進攻時,吳玠一方面以強攻勁弩還擊,一方面命人從山上以巨石推壓。金軍強攻饒風關六個晝夜,仍然沒有攻下饒風關。最後,金軍派出一支小部隊從小道繞到了吳玠的後面,從高處進攻。吳玠兵力本來就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退守西縣。

饒風關失守後,參謀劉子羽也退守三泉。此時,金軍的入川道路已經打開,為了阻止金軍繼續南下,吳玠與劉子羽打算以堅清壁野的戰術拖延金軍。吳玠守仙人關,劉子羽守譚毒山,因為蜀地道路崎嶇,運輸不便,金軍的糧草很快就出現不足,在加上因為水土不服,感染上了疾病,在這種情況下,金軍只能退兵。

因為吳玠退守仙人關,和尚原的兵力就十分不足,再加上糧草問題。鎮守和尚原的吳璘放棄和尚原,向仙人關方向撤離。可以說,仙人關已經成為了宋金必爭之地。

公元1134年三月,兀朮率領大軍十萬人殺向仙人關。從兵力上看,吳玠處於劣勢,他只有一萬人,還不是正規軍。而吳璘從和尚原撤退,還沒有趕到仙人關,可以說,能否守住仙人關,就看吳璘能否及時趕回了。

吳璘率軍從武階路救援,奮戰七個晝夜,終於突破了金軍封鎖,與吳玠會師於仙人關。吳階設下兩道防線,第一道由他自己守,第二道由吳璘守。金軍使用各種方法進攻仙人關,先是雲梯攻擊,吳玠不講楊政以撞竿擊碎雲梯。金軍又使用饒鉤、火箭等戰術,卻始終攻不下仙人關。


數日後,吳階認為金軍經過多次進攻毫無戰果,士氣一定衰落,就於吳璘各自率領一隊人馬,直衝金營,金軍陣腳大亂。兀朮知道仙人關難以攻克,就率軍撤退。

至此,宋金在關陝一帶的戰爭就結束了,此後的雙方一直都處於戰略僵持階段。

結語

可以說,吳玠打破了金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鼓舞了抗金人士的士氣。歷史是這樣評價吳階的:“方富平之敗,秦鳳皆陷,金一意窺蜀,東南之勢亦棘嗎,微玠身當其衝,無蜀久矣。吳玠與第璘智勇忠實,戮力協心,據險抗敵,卒保全蜀,以功名終,盛哉!”


調侃歷史


吳玠為南宋抗金名將,和尚原之戰、仙人關之戰大破金軍,盡展雄風,全蜀保境,屏障西南,從而奠定其一代名將地位(惜未躋身“四大中興名將”之列),功業與岳飛、韓世忠相埒。

吳玠為宋德順軍(治隴幹縣,今甘肅靜寧縣)隴幹人,“少沉毅有志節,知兵善騎射”,少時從軍,抗夏御邊,屢立戰功,擢第二副將。金兵南侵,吳玠復投身抗金戰鬥中,因功授統制官。

1130年春,金帥婁室與撒離喝揮師長驅入關,吳玠破金軍於彭原店,打得撒離喝“懼而泣”。

九月,知樞密院事張浚集結陝西五路四十萬大軍,與金兀朮(即完顏宗弼,金太祖四子)、婁室會戰於富平(今陝西富平縣北),宋軍大敗四潰。吳玠與弟弟吳璘收攏散兵潰卒數千,共保散關東和尚原(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富平大戰慘敗,意外地為吳玠提供了自成一軍,屏障川蜀,建功立業,揚名四海的歷史機遇。

吳玠退保和尚原,自知金軍必定來犯,難免殊死一戰,遂積草屯糧,厲兵秣馬,立列營柵,積極備戰,為死守計。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夏,金將沒立與烏魯、摺合率領數萬精騎兵分兩路西侵。沒立自鳳翔出兵,烏魯、摺合自階、成二州兵出散關,約定日期會攻和尚原。烏魯、摺合先期進抵和尚原,在北山列好陣勢,叫陣索戰。

吳玠命諸將嚴陣待敵,親率將士迎面痛擊金軍,四戰皆捷。山谷中道路狹窄且多山石,不利戰馬行走,金兵只好舍馬步戰。擅長騎戰的金兵棄長用短,自然不敵,大敗而逃。三天後,東邊的沒立獨自攻打箭筈關(即今陝西岐山縣東北岐山),吳玠派遣部將擊退之。東、西兩路金軍最終也未能會師,形成合力。五天後,烏魯、摺合移營寨於黃牛嶺。碰巧趕上天降狂風暴雨和大冰雹,金軍無法立營紮寨,遂於次日棄離和尚原遁走了。吳氏兄弟取得了和尚原保衛戰的勝利,吳玠因功晉升明州觀察使,兼陝西諸路都統制;吳璘擢升武德大夫、康州團練使。

“女真滿萬則不可敵”的金人,曾經創造了戰爭神話。自完顏阿骨打以區區二千五百女真勇士起兵於白山黑水,便橫掃千軍,勢不可擋,滅大遼,亡北宋,打得宋高宗惶惶如喪家犬,最後乘海船遠航茫茫大海避難,真個是氣吞萬里如虎。如今敗於名氣尚微的吳玠之手,金兀朮聞訊甚是氣憤不服,遂籌劃再戰吳玠,必取之。

金兀朮集結兵力十餘萬,於十月二攻和尚原。吳玠命部將以勁弓強弩輪番猛射,號“駐隊矢”。“駐隊矢”連發不絕,形成箭雨,金軍不支退卻。吳玠復以奇兵旁擊,切斷金軍糧道,料定金軍必因睏乏而走,便設伏於神坌,以期半路邀擊之。金兀朮果然因睏乏及“抵險不可進,乃退軍”。金兵進入伏擊圈,伏兵四起,金兵大亂。吳玠縱兵夜擊,大破金軍。金兀朮且戰且走,行三十里,又于山口遭到嚴陣以待的宋軍截擊。金兀朮大敗,身中兩箭,僅以身免,其大帥旗為宋軍所繳獲,麾下將士損失慘重,可謂是鎩羽而歸。中兩矢、丟帥旗、兵殆盡,大敗而逃,這對於他這位百戰名將而言,確實夠慘的。

吳玠大敗金兀朮,取得二戰和尚原的輝煌勝利,名聲大顯。吳玠升為鎮西軍節度使,吳璘為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

金人久窺川蜀,欲奪全蜀,然後順勢東下而攻東南。因吳璘鎮守和尚原,扼住要衝而不得逞,金人決定出奇制勝奪取之。時吳玠在河池(今甘肅徽縣),金人便派降將李彥琪駐守秦州,做出攻仙人關的態勢以牽制吳玠。

1133年正月,金軍破金州(今陝西安康市)。二月,金軍北上進攻饒風關(在今陝西石泉縣西北饒風嶺上)。吳玠聞警,自河池一日夜疾馳三百里,火速趕到饒風關禦敵。金兵身披重鎧(雙層鎧甲),登山仰攻,前仆後繼,真是玩命了。守軍弓弩齊發,巨石摧壓,奮勇抗敵,夜以繼日地激戰了六晝夜。吳玠以重金招募五千敢死勇士,準備夾擊敵軍。萬不料軍中一小校獲罪投敵,引導金軍抄險路饒至關背後,趁夜擊破關後守軍,乘高攻關。守軍不支潰退,兵敗如山倒。吳玠氣得連斬幾個潰兵,仍制止不住兵潰,見迴天無力,只好飲恨棄守饒風關,退保西縣。

不久,金軍北歸。吳玠覷準戰機,急忙派兵邀擊於武休關(在今陝西留壩縣南;旁連褒斜道,為古代陝、蜀交通要道)。宋軍掩擊金後軍,金兵驚潰,墮澗溺死者數以千計,盡棄輜重而逃。

吳璘駐守和尚原,孤懸陝西,遠離蜀地,糧草供給困難。吳玠遂命吳璘棄守和尚原,率部於仙人關(在今甘肅徽縣東南嘉陵江畔,為關中、漢中通往四川盆地要隘)右殺金坪築壘戍守,與東面的仙人關結為掎角之勢。

1134年二月,金兀朮、撒離喝率領十萬精騎入侵,自鐵山(在今陝西勉縣西)鑿崖開道,循嶺東下,直取仙人關。吳玠率領萬人扼住要道拒敵。吳璘聞警,忙率輕兵由七方關倍道兼程趕來增援,與金軍轉戰七晝夜,方才與哥哥會合。

金軍首攻吳玠軍營,被擊走。金兵復以雲梯猛攻壁壘,守軍以撞竿擊碎雲梯,用長矛刺殺金兵。吳璘拔佩刀畫地,號令諸將道:“死則死此,退者斬!”下定了誓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

金軍分東、西兩部排兵佈陣,金兀朮列陣於東,驍將韓常佈陣於西。吳璘率領精兵直衝敵陣間隙,左衝右突,往來衝殺,攪亂金軍大陣。然宋軍勢單,久戰力疲,吳璘急忙回軍退守第二道山隘。金生力軍隨蹱追至,人披重鎧,鐵鉤相連,魚貫攀登而上。吳璘以“駐隊矢”迭射拒敵,箭如雨下,死者層層堆積。金兵也是玩了命了,前仆後繼,踩踏戰友的屍體奮勇攀登。然面對銅牆鐵壁,仍未奏功。

駐馬觀戰的撒離喝倒是看出點兒破城門道。次日,撒離喝命將士猛攻西北樓,宋將姚仲率軍登樓酣戰。城樓傾斜,宋軍以帛結成繩子,將樓柱拽正;金軍火燒城樓,宋軍用成罐的酒滅火。吳玠見西北樓戰事有些吃緊,急忙派遣統領田晟率領手持長刀大斧的精兵攻擊金軍左右翼,遏制了敵攻勢。夜晚,宋軍在四周山上放火,擂鼓震天地,騷擾得金兵徹夜不得安寧。

三月初二日午夜,吳玠出動大軍夜襲。統領王喜(慶)、王武率領精兵,分別高舉紫色、白色大旗衝入敵營。睡眼惺忪的金軍驟臨大敵驚慌失措,一片混亂。宋軍趁勢攻殺,大將韓常左目中箭,金軍不支,連夜逃遁。宋統制官張彥奉命襲取橫山寨,斬首千餘級;吳玠命統制官王俊率部預伏於河池,扼敵歸路,再次打敗了金軍。

金軍碰壁折戟於仙人關,算是領教了吳玠的厲害,遂退據鳳翔,與吳玠對峙,自此死心,不再覬覦蜀地。川蜀免遭兵燹,得以安寧,皆賴吳玠兄弟之力也。

宋高宗聞報仙人關大捷,甚喜,授吳玠川、陝宣撫副使,吳璘升定國軍承宣使。

南宋紹興初的軍事佈局為,吳玠鎮川蜀,岳飛鎮荊襄,劉光世鎮淮西,張俊鎮江淮,韓世忠鎮淮東。五大主力五大帥,自西而東,構築了抗金防線,與金人相抗衡。

吳玠身負鎮守西部重任,竭誠盡忠,屯田治兵,據險抗敵,與陝地金軍對壘,遏制金軍終未能“越雷池一步”。吳玠屏障西南,既力保全蜀安然無恙,又減輕宋軍東部壓力,全無西顧之憂,功莫大焉!

1139年正月,宋、金和議成。高宗高興,給文武加官晉爵。因吳玠功高,授特進、開府儀同三司,遷四川宣撫使。時吳玠已身染沉痾,臥床不起;欽差趕至仙人關宣旨,被左右扶掖著方才勉強接了聖旨。

六月二十一日,宋保平、靜難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四川宣撫使吳玠於仙人關病逝,時年四十七歲。高宗詔令輟朝二日,贈少師,賜錢三十萬祭葬。

一代名將吳玠英年早逝,國家痛折一棟樑,蜀人痛失一靠山,實實令人惋惜。吳玠病逝之因,史載:“(吳玠)晚節頗嗜慾,使人漁色於成都,喜餌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

蜀地士民感念吳玠全蜀之功德,久久懷念之。後朝廷追諡吳玠“武安”,建廟於仙人關,號“思烈”;宋孝宗時追封涪王。


風光藝境


和尚原之戰

富平之戰後,宋軍大敗,張浚率領殘兵敗將退守秦州,再退至興州,最後退到閬中,才脫離險境。建炎四年(1130年)十一月,金軍再次來攻,進逼四川,和尚原成為金軍入川的關鍵點。

吳玠自富平之戰之後收攏殘兵敗將,屯兵積糧為死守計。吳玠軍兵力弱,又與張浚不通音訊,有人勸說吳玠退守漢中,扼守入蜀之路,吳玠毅然說:“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此即所以保蜀也。”吳氏兄弟歃血為盟,勉以忠義,將士感泣,誓死抗敵。號稱“吳家軍。”


紹興元年三月,金將沒立首攻受挫,五月出鳳翔(今陝西寶雞),又與烏魯、摺合二將分兵並進,出大散關,屯兵北上,企圖夾擊和尚原。初八,烏魯、摺合率軍先至和尚原北,但和尚原一帶路多窄隘,怪石壁立,金軍的騎兵至此寸步難行,進入路狹多石的山谷下馬步行時,吳玠揮兵奮戰,金軍敗,退到黃牛一帶,遇大風雨,士氣大減。三日後,沒立攻箭筈關(今陝西千陽南),企圖南下接應烏魯、摺合,又被吳玠部將楊政所擊退。

1131年冬,完顏宗弼親自領兵攻打和尚原,吳玠憑險據守,金軍久攻不下,於是退軍,這時候宋軍伏兵四起,金軍且戰且退。退了三十里,即將離開和尚原谷口的時候,宋軍在谷口列陣,金軍迎面撞上,大敗。兀朮“剃其鬚髯而去”,麾下將士死傷大半。兀朮回到燕京,新任統帥撒離喝屯兵鳳翔府,與宋軍對峙,卻不敢輕易進攻。


饒鳳關之戰

和尚原之戰以後,吳玠讓其弟吳璘駐守在這裡,王彥守金州,自己率主力移屯河池(今甘肅徽縣)。紹興三年(1133年)正月,撒離喝攻克了金州(今陝西安康),直逼宋軍在川陝的橋頭堡興元府(今陝西漢中)。知興元府劉子羽遣使告急,同時派兵扼守興元府的屏障饒風關(在今陝西石泉西)。


吳玠親率數千精騎,由河池日馳三百里救援饒風關,令撒離喝大驚失色說:“來得怎麼這麼快!”撒離喝指揮仰攻,宋軍強弩齊發,亂石摧壓。雙方鏖戰六晝夜,金軍屍積如山,不能得逞。撒離喝募集死士,從險道繞至饒風關之上,居高臨下,打敗了宋軍,奪得了饒風關。吳玠退保仙人關(在今甘肅徽縣東南),防止金兵由鳳翔入蜀。劉子羽則率三百士兵死守三泉(今陝西寧強西北),以保蜀口。撒離喝雖一度佔領漢中,進窺蜀口,但孤軍深入,補給困難,更兼瘟疫流行,王彥收復了金州,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只得被迫放棄漢中。饒風關之戰,金軍雖勝而不勝,宋軍雖敗而不敗。


仙人關之戰

饒風關之戰以後,吳玠調整防禦策略,加強了仙人關的戰備,以便在和尚原失手的情況下,另有一道阻礙金兵入蜀的銅牆鐵壁。他在仙人關修築了名為“殺金坪”的營壘,並採納其弟吳璘的建議,在其後再建一道隘砦。這年歲末,兀朮再次攻蜀,志在必得,命將領們帶上家眷,準備入蜀後作久居之計。在金軍猛攻下,和尚原失守,吳璘率軍轉移,退守川口。


紹興四年(1134年)二月,完顏宗弼指揮十萬金兵攻打仙人關。吳玠遣士兵萬餘人守殺金坪,以挫金兵銳氣。並接受吳璘的建議,在殺金坪後面構築第二道防線,以防萬一。吳璘獲知金兵攻擊仙人關,率精兵由七方關“倍道”增援,與金兵轉戰七晝夜,始得與駐守仙人關的吳玠軍會合。

三月,金軍首先攻打吳玠軍,被擊退。於是轉攻沙金平,用雲梯攻打吳玠軍的營壘,宋將楊政用撞竿摧毀雲梯,以長矛刺金兵。但金兵憑藉人數優勢,猛攻不息,衝動宋軍陣腳。吳璘拔刀劃地,對諸將道:“死則死此,退者斬!”楊政也表示此為四川門戶,寧死不可失守,由此堅定軍心。金人分軍為兩支,兀朮統軍列陣與東,韓常率一軍列陣與西,左右夾擊宋軍。吳璘率敢死隊衝入金人二軍之間,“左縈右繞,隨機而發。”血戰時久,宋軍不能支撐,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線。此時金軍援軍到來,吳璘命“駐隊矢”輪射,箭下如雨,金兵傷亡慘重。“死者層積,敵踐而登。”在陣後督軍的撒離喝大喜道:“吾得之矣!”但還是被宋軍阻擊。

次日,金兵進攻宋軍營壘西北角樓,宋將姚仲登樓酣戰,激戰中“樓傾,以帛為繩,挽以復正”;金人用火攻打樓。宋軍以“酒缶撲滅之”。吳玠及時派遣統領田晟率軍突入金陣,以長刀左右擊殺。相持到夜晚,宋軍“明炬四山,震鼓動地。布火四山,大震鼓隨之。”第三日,吳玠反擊,遣右軍統領王慶及王武等諸將分紫白旗殺入金營,金兵驚潰,金將韓常左目被射中,金兵不能支,遂引兵宵遁。右軍統制張彥劫橫山寨,斬千餘級,吳玠遣統制官王浚設伏河池,扼其歸路,又敗之。吳玠趁勝收復鳳、秦、隴等州。


吳璘守護川蜀


紹興五年(1135年)十二月,吳玠所部編為右護軍,吳璘任統制。紹興七年,升兼陝西諸路都統制。行營護軍常例不設都統制,右護軍由四川宣撫使吳玠直接統轄。紹興九年(1139年)春,吳玠病重,無力統轄軍隊,任命吳璘為都統制以統轄右護軍。六月,吳玠病死,吳璘遂成為右護軍最高長官。當時宋金議和,金歸還陝西,吳璘兼任秦鳳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秦州知州,吳璘認為此次和議不穩固,為防金朝反覆無常,只以牙校三隊前往秦州,主力仍固守原地。

次年五月,金毀約攻入陝西,佔領永興軍等地,右護軍近一半因出戍而被隔絕在陝北,吳璘被任命為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以統領陝西宋軍抗金。六月,幾乎與東線劉錡保衛順昌之戰的同時,吳璘與楊政、郭浩等與西線金軍主將撤離喝大戰於鳳翔、扶風,宋軍攻佔扶風,又大敗撒離喝於鳳翔城西百通坊,隔在陝北的右護軍得以撤回川陝邊境。九月,吳璘以功建節,領鎮西軍節度使。紹興十一年九月,吳璘又攻佔秦州,大敗金兵於秦州北的剡家灣,收復陝北一些州縣,聲振關中。

1142年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將陝西劃歸金國,宋金邊界由東到西為淮河到大散關,吳璘奉命退兵,新復諸地重又劃歸金朝。至此宋金川陝爭奪戰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