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第五屆評酒會之“十七大名酒”

第五屆評酒會是全國性評酒會的收官之筆,至此全國性的官方評酒會落下帷幕,歷屆評酒會評選出的“四大、八大、十三大、十七大、五十三優”等名酒榮譽,成為了中國白酒發展的里程碑。

第五屆評酒會評選出的“十七大名酒”分別是: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麴、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麴、雙溝大麴、黃鶴樓、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和沱牌麴酒。其中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和沱牌麴酒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入選中國名酒。

【白酒文化】第五屆評酒會之“十七大名酒”

第五屆評酒會簡要

【舉辦背景】全國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工作會議要求白酒行業要實現“四個轉變”,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類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鼓勵白酒降度,生產低度酒,同時要求進一步提升酒質。

【時間地點】1989年,安徽合肥

舉 辦 方】中國食品工業協會

主持專家】沈怡方、於橋、高月明、曹述舜、曾祖訓、王貴玉

評選程序

1. 按香型、酒度、糖化劑分類評比

2. 酒樣採用密碼編號

3. 採用淘汰制,進行初賽、複賽、半決賽、決賽

4. 對上屆國家名酒(金質獎)和國家優質酒(銀質獎)進行復查認定

【評選成果】各省、市、自治區推薦的雙優(省優、部優)酒樣362種,其中第四屆評選出的13種名酒、27種優質酒經過品評複查合格後直接入選,武陵酒、寶豐酒因質量提高晉升為金質獎,另在新參賽的酒樣中,評選出金質獎2種、銀質獎28種,共計評選出中國白酒名酒(金質獎)17種(即十七大名酒),優質白酒(銀質獎)53種(即五十三國優)。

十七大名酒(國家金質獎):

1. 茅臺酒(貴州省茅臺酒廠)

2. 汾酒(山西省汾陽杏花村汾酒廠)

3. 五糧液(四川宜賓五糧液酒廠)

4. 洋河大麴(江蘇省洋河酒廠)

5. 劍南春(四川綿竹劍南春酒廠)

6. 古井貢酒(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

7. 董酒(貴州遵義董酒廠)

8. 西鳳酒(陝西省西鳳酒廠 )

9. 瀘州老窖特曲(四川省瀘州麴酒廠)

10. 全興大麴(四川省成都酒廠)

11. 雙溝大麴(江蘇省雙溝酒廠)

12. 特製黃鶴樓酒(武漢酒廠)

13. 郎酒 (四川省古藺縣郎酒廠)

14. 武陵酒(湖南常德市武陵酒廠)

15. 寶豐酒(河南寶豐酒廠)

16. 宋河糧液(河南省宋河酒廠)

17. 沱牌麴酒(四川省射洪沱牌酒廠)

五十三種優質酒(國家銀質獎):

特釀龍濱酒、敘府大麴、德山大麴、瀏陽河小曲、湘山酒、桂林三花酒、雙溝特液、低度洋河大麴酒、津酒、張弓大麴、迎春酒、凌川白酒、大連老窖酒、山西六曲香、凌塔白酒、哈爾濱老白乾酒、龍泉春酒、赤峰陳曲、燕潮酩、金州麴酒、白雲邊酒、玉冰燒、坊子白酒、西陵特曲、玉泉酒、二峨大麴、口子酒、三蘇特曲、習酒、三溪大麴、太白酒、孔府家酒、雙洋特曲、北鳳酒、叢臺酒、白沙液、寧城老窖、四特酒、仙潭大麴、湯溝特曲(液)、安酒、杜康酒、詩仙太白、林河特曲、寶蓮大麴、珍酒、晉陽酒、高溝特曲、築春酒、湄窖酒、德惠大麴、黔春酒、濉溪特液

【意義影響】

1. 參賽樣品最多,評選獎項最多。參賽樣品中濃香型白酒佔絕大多數,而又以四川省居多,濃香型白酒競爭最為激烈。此屆評酒會評選出的“十七大名酒,五十三優”,也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名優白酒陣營。

2. 鼓勵白酒向低度化、健康化發展。徵集樣品及獲獎產品中,均出現了較多的低度酒,同時限定了濃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上限值,規範香料添加,使得酒質更健康。

3. 第五屆評酒會成為全國性評酒會的收官之筆,其中也有道不盡的難言之隱。在當時的背景下,受各方利益的干擾,其評選結果的公正性受到質疑,這也成為停止舉辦全國性評酒會的一個重要原因。

時至今日,“四大、八大、十三大、十七大、五十三優”依然被白酒界人士奉為圭臬,散發著系出名門的光芒。然而經過時間的打磨,當年的名優白酒,有的依然為行業翹楚,受人追捧,有的卻已無影無蹤,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