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侯”的由來趣趣間聞

老字號“餛飩侯”在京城家喻戶曉,其餛飩名揚京城。經過數年的變革後,“燉侯”在經過全面翻修重新開張時,每天顧客盈門,不僅北京人,就連外地人聞訊後也都紛紛趕來。雖說店鋪的經營面積多達300多平米,但還是出現了排長隊等座的現象,一時成為京城的一大景。

想吃餛飩,偌大一個京城哪裡沒有?為何寧願排隊等候,也要吃上“餛飩侯”的呢?顯然,人們就是衝著“餛飩侯”的名聲而來的,其他的餛飩沒有這個味兒。

“餛飩侯”的由來趣趣間聞

“餛飩侯”的餛飩為什麼讓大家這麼著迷呢?主要因為其做的餛飩比較講究。一碗餛飩,十個皮為一兩包一兩餡,為二兩,基本上不差分毫,而且餛飩均為手工現場製作,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廚師做餛飩麻利的手法,平均一分鐘能推一百多個餛飩(做餛飩也叫推餛飩)。再就是其餛飩本身的特點:其一,是皮薄,有薄如紙之說,透透過它能看到報紙上面的字字;其二,是餡細,指的是做餡用的菜和肉是嚴格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多少菜,多少肉,是是非常有講究的,肉講究用豬的前臂尖,七分三分肥,打出的餡特別均勻;其三,是湯好,“餛飩侯”的湯堪稱一絕,是花六個小日時用豬的大棒骨熬製而成的,味道濃厚而不油,由於棒骨湯含有鈣質,所以許多老人都特別喜歡這口;其四,是佐料全,有紫菜、香菜、冬菜、蝦皮、蛋皮兒等,其中冬菜是不可或缺的佐料,據說,“餛飩侯”為了淘換冬菜,東奔西跑去尋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後在河北的清縣才找到了生產廠家。

“餛飩侯”的由來趣趣間聞

如此美味的餛飩,真得要品嚐一下啊!走進“餛飩侯”的店門,你會馬上感到一種老字號的氛圍。“餛飩侯”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名噪京城了,當時的老店在王府井八面槽,距離吉樣戲院和北京人藝比較近。一些著名演員演出後,經常光顧“餛飩侯”。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叫“餛飩侯”呢?說“餛飩侯”的名稱來歷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些“餛飩”的相關知識!。據一些資料記載,餛飩早在漢代就有,是北京現在常見的小吃,每天早晨的早點攤上,都有餛飩出售,廣東人叫它“雲吞”,四用它“龍抄手”。餛飩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的餛飩呈元寶樣式,北方人做的餛飩為手推式,所以北方人說做餛飩為“推餛飩”。

“餛飩侯”的由來趣趣間聞

老北京賣餛飩多數用特製的挑兒,走街串巷,碰到想吃的,便給人來一碗:20世紀40年代以後,賣餛飩的人便開始擺餛飩攤兒,一個約2米長的兩輪車,一頭放火爐和湯鍋,另一頭放著放雜物的板。到了世紀50年代初,在王府井附近出現了六七家擺餛飩攤的,公私合營後,由當時的7個攤兒湊到了一塊兒,成立了一個合作組,組長叫侯庭傑,他的攤兒在東門大街,挨著戲園子,生意紅火,1959年,這7個餛飩攤兒的攤主覺得老到外頭擺攤並非長久經營之道,決定合夥開了一個店鋪。有了店鋪就得起個字號,由於侯庭傑是組長,便合計十叫“餛飩侯”,於是,申請註冊並製作了匾額。

如今的老字號“餛飩侯”在餛飩的做法上有了重大的變化,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按照科學化、標準化的方法做了全面革新,相會有越來越的人喜歡上這種美味佳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