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家食物風味測評機構出現,五常大米真假鑑定的問題有解了!

很多人都聽說五常大米有名,就想買點來嚐嚐。結果到超市裡一看傻眼了,有很多種五常大米而且價格相差還挺大,有的賣15塊多一斤,有的才6、7塊一斤,這麼懸殊的價格差,顧客真不知道怎麼選擇才好。

那到網上看看如何,進天貓、查京東,發現情況也差不多,各式各樣的五常大米,都標榜自己是正宗的,但是究竟誰才是正宗的呢?看樣子這個問題還真不簡單。

據數據統計,五常一年的大米產量也就60萬噸,但是市場上的銷售量達到千萬噸之多,毫無疑問有很多非五常大米在打著五常大米的口號在銷售,這種行為無疑是損害了真正的五常大米的利益,長此以往可能會讓五常大米這個著名地標品牌煙消雲散。

有一些網上文章介紹如何鑑別真假五常大米的方法,都是經驗之談,普通消費者無法複製模仿。

五常大米這麼優秀的一個地標產品,深受假貨困擾,當地政府和企業以及商家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卻始終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留給市場和消費者的依然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到底什麼才是正宗的五常大米?

所謂正宗,其實顧客的潛臺詞是口感要好,只要能對“好吃”進行鑑定,正宗與否這個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說到底,還是品質鑑定手段沒有創新,不能用標準化和科學的手段對優質產品進行檢驗。良莠不分的結果,就是市場混亂和消費者不信任。

味榜測評的出現就順利解決了現在中國市場消費者苦惱的問題。

中國首家食物風味測評機構出現,五常大米真假鑑定的問題有解了!

味榜測評通過項目合作,把實驗室的感官科學研究技術轉化為常態化和標準化的口感測試服務,可以針對包括大米在內的各種大眾食品進行常規性的感官測試分析,一週內出結果,成本相對較低。測試結束後,提供測試報告、證書,還可以授權給廠商在自己產品上貼上專用的口感溯源標籤。讓終端消費者在口感信息和食用產品的體驗之間對比,反覆驗證形成信任感。

口感測試流程不復雜,按照果榜測評的要求,把樣品郵寄到實驗室,剩下的就是等待結果。不需要報名,也不需要出差參加比賽,全國各地的樣品全天候測評,結果數據可以進行比較,看看自己到底在同行中是什麼水平。

中國首家食物風味測評機構出現,五常大米真假鑑定的問題有解了!

味榜測評口感證書樣例

有了口感等級標籤標識後,消費者再回到超市或者電商平臺上去選購大米時,那種無所適從的尷尬就消失了,產品品質信息一目瞭然,對產銷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試想,品質偏低的大米要麼不會參加口感測評,要麼測評結果偏低,價格自然無法衝擊優質大米的定價。事實上,因為優質大米有了第三方口感測評機構的監督和口感標籤標識的保護,優質優價可以得到保證,公平競爭才成為可能。

口感測試將改變農產品和食品行業品質體驗標準不完善的狀況,讓中國的大米市場可以比肩日本,使國內大米市場早日形成良性循環的局面。這項測試技術對於農業創收,提高農業從業者的收入將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味榜測評官網www.flavorchina.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