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茅史話一一茅臺酒的前世今生

二代泰斗鄭應才

鄭應才,四川省古藺縣水口鄉人,出生在川黔交界的大山裡的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苦日子。為了有口飯吃,1893年,年僅13歲的鄭應才,到成義燒坊當了學徒。

酒坊規矩是:學徒進入酒坊,必須先為酒坊服務七年。割三年草餵馬,推三年磨,煮一年飯,才可以到酒坊去學手藝。

鄭應才到了酒坊之後,酒坊掌櫃便安排他給馬廄割草。他雖說只有13歲,但個頭高,體力好,已經像個小夥子了,割草這個活對他來講算是輕鬆的。

鄭應才天資聰穎,性格沉穩,為人老實本分守規矩,做事認真踏實。他嚴格按照酒坊的規矩和老闆的要求,認真做好自己分內事。由於認真,他每天割的草總比其他學徒割得多,而且草的質量好,酒坊掌櫃對他非常滿意。

“小孩勤,愛死人。”勤快的小孩在哪裡都讓人喜歡。鄭應才吃苦耐勞、踏實認真的做事風格,也受到了酒坊大酒師的關注。1894年端午,15歲的鄭應才被破例調到了廠房,開始參與粉碎糧食、踩曲、配料、上甑蒸糧、下甑潑量水、攤涼、堆積、下窖、封窖、開窖取醅等體力勞動。

鄭應才到酒坊以後並沒有任何其他想法,就是想著幹好自己應該乾的活,有飯吃,不受氣。因為品行和原動力促使,初參加“工作”的鄭應才每一項活兒都乾的沒挑剔,因此,他在酒坊也沒有受人欺負,更沒有捱過打罵。

這時候的朱酒師,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很想培養一個稱心如意的好徒弟。天資聰穎、性格沉穩,且做事認真、能吃苦耐勞的鄭應才,無疑是老爺子的不二人選。次年的端午節,大酒師便收下了這個徒兒,開始對他進行嚴格的調教和培養。

學徒期間所要吃的苦和受到的懲戒自不必說,鄭應才用自己辛勞的汗水,換得了成熟的釀酒技術。學徒期滿之後,便成為成義燒坊的二酒師。過了幾年,因為朱酒師年邁,便讓鄭應才挑起了大酒師的大梁。

由於鄭應才得到了朱酒師的嫡傳,加之他一絲不苟的嚴謹作風,華家的酒始終保持著最佳品質。

在此期間,茅臺地方又先後增加了“榮和燒坊”和“衡昌燒坊”兩座酒坊:

1879年,茅臺村裡的土財主石榮霄、孫全太和“天和”鹽號老闆合股開設了一座酒坊。因為是三家合股,就三方各取一字,定酒坊名當“榮太和燒坊”。聘請的是華家釀酒師傅,釀出了和成義燒坊一樣的品質的醬香型的茅臺酒。

酒坊建起之後,由孫全太掌櫃,三家分別按股提取利潤。1915年,仁懷縣分為習水、仁懷兩縣,孫全太家距茅臺較遠,又忙於在家鄉習水長沙擴充自己的勢力,兩邊事情顧不過來,便辭去了掌櫃職務。燒坊由石榮霄負責經營。石榮霄原本姓王,為石家養子,後又更名王榮。這個時候,孫全太為了收回投資,進一步擴大他在習水的勢力,以石榮霄賬目不清為由,提出訴訟,經仁懷縣官方裁決,由王榮以二百兩銀子股金和股息退給孫全太,孫全太退出股份。孫全太退股之後,“榮太和燒坊”更名為“榮和燒坊”。

1885年,華聯輝去世後,14歲的兒子華之鴻(1871年一1934年)主管了鹽號永隆裕,接管了茅臺的成義燒坊,並對酒坊加大了投資,擴大了生產規模。

華之鴻接管永隆裕鹽號之後,鹽號所屬鋪面數百家,佈滿大半個貴州,成為當地鉅富,享有“華百萬”之稱。期間,華之鴻曾擔任仁懷廳儒學訓導,參與官辦貴陽通省公立中學堂,開辦貴陽文通書局印刷廠,並資助創辦《黔報》、尊稱中學堂、貴陽優級師範等。曾鼓吹立憲,為貴州憲政預備會成員之一。先後擔任貴州諮議局籌備處議坤、貴州商務總會會長。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軍政府財政部副部長兼官錢局總辦、貴州都督府政務廳財政司司長。

1914年春,巴拿馬運河這一條連接…

話茅史話一一茅臺酒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