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在舌尖上的中國3與黃磊中國版的深夜食堂連續撲街的情況下,旗幟傳媒與B站2018年聯合推出的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卻在B站逆天砍下9.8分,就連一向苛刻的豆瓣也給出了9.0分的好成績。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對比深夜食堂的2.8分,莫名想笑的同時心疼黃磊三秒鐘。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那麼這部燒烤紀錄片究竟有何魅力,讓大家如此的追捧呢?


燒烤才是中國夜宵的永恆主角

不同於日式精英階級的孤寂,熱鬧市井才是中國宵夜的主色調。相對於照搬日版的深夜食堂,人生一串精準的展示出屬於中國的夜宵文化。

對絕大多數家庭而言,吃一頓燒烤談不上奢侈與負擔,產生的幸福感與滿足感卻絕對不比一頓饕餮盛宴低。實操性與普遍性讓燒烤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卸下一天的疲憊,叫上三五好友,喝上幾杯小酒,大快朵頤的吃著串,這才是中國人的夜晚追求與浪漫。

人生一串很好的把獨屬於燒烤的煙火氣完美的記錄下來。

在城市化與商業化的今天,街頭巷尾的燒烤攤幫人們回憶起幾乎已經忘卻的煙火氣與人間味。

正如片中所言:沒有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這句話簡直就是為燒烤量身定製。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優秀的團隊為成功保駕護航

精益求精的製作拍攝態度給品質帶來了保障。

貧窮的劇組為了拍攝出最真實美味的燒烤,一季六集跑遍全國大江南北30多個城市,探訪500多家燒烤店,最終只保留三十來家店鋪,每家店鋪必須有特色拿手絕活,為的就是給觀眾呈現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磁性的配音總是先聲奪人

兩季的配音均由總導演陳英傑所配。神似高曉松的磁性音色,加上皮實的解說風格,讓我們在觀看過程中非但不會產生被打擾嘈雜之感,反而如同傾聽一位陳年老友的訴說分享,讓本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加倍誘惑我們的味蕾。

人生一串的文案尤為讓人喜愛,讓我們一起看下截取原片中的文案。

夜幕降臨,人們開始渴望美好而放鬆的一餐。

從炕頭小酒到酒店大餐,這個龐大的選擇譜系裡,很多人鍾情於街頭巷尾、市井裡弄;只有這個環境,才配得上他們想吃出點境界的企圖,大家其實很懂生活,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第一季第四集的開頭文案一下子就讓人覺得驚豔不已,將人拉進充滿煙火氣的意境中,再配上影像的視覺衝擊,你要是不暗暗嚥下一口口水,我敬你是條漢子。

類似這樣的文案絕不是個例,相反每一集都保持著這種風格與水準。

兩季的文案都充滿著散文般的詩意美感,又不故作姿態讓人產生距離感,真正做到雅俗共賞。從而將美味的燒烤與燒烤背後的人間百態最直觀的呈現給觀眾。

食材與地界的廣泛性。

人生一串既有讓人大呼過癮的肉串,又有清淡典雅的開胃小菜。介紹遼闊粗獷的西北烤羊烤肉,同時不會落下曲徑通幽的南方海鮮山野。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觀眾被美食誘惑的同時,彷彿看了一幅中國山水風俗畫,領略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

食材的五花八門與城市的天南海北,讓全國各地的觀眾都能找到記憶中的那串味兒。由此產生的受眾的廣泛性與共鳴性自然在預料之中。

詳略得當的安排。

幾乎每一家店鋪節目組都會首先給觀眾一個全局總觀,接著又會介紹一樣店裡的拿手絕活:黑暗料理的烤蠶和腦花,遼寧錦州鐵和金的幹豆腐卷,宜賓巡場的鼻樑筋······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方便觀眾打卡時點餐。對選擇困難症的同學來說簡直是福利

接地氣的風格與姿態

燒烤本身就極具煙火氣與市井氣,人生一串把這一特色進一步放大。力求真實的攝影,儘量追求原聲,能不打光就一定用自然光,這些讓本就具有真實性的紀律片最大程度的還原的燒烤的本來風貌。

各地方言俚語的插入以及直接與店主顧客的對話,讓我們打探到燒烤更深處的秘密的同時極大的消除觀眾與屏幕的隔離感。

吃人生一串,品人間百味

正如前文所言,燒烤是中國最具市井味和煙火氣的飲食。

中國人可能在酒店茶樓互相虛與委蛇,卻絕對不會和關係不到位的人在燒烤攤上大快朵頤。燒烤天生就帶著江湖氣與哥們義氣的屬性。

燒烤攤亦是最公平平等的用餐場所,沒有階級地位,沒有爾你我詐,沒有利益糾葛,有的只是那串上極致味蕾享受與酒杯碰撞間的深厚情誼。

這種特性讓吃燒烤和互訴衷腸天然的連接在一起,從而使燒烤承載的不單單是味道,更是人們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片中所呈現的故事與情感也就更具真實感與讓人信服,從而牽動觀眾心中某處的漣漪。

如片中一位顧客說出門在外除了想家就想吃一口小二哥烤的燒烤,自然的勾起觀眾一絲淡淡的鄉愁。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茄子妹夫婦在鏡頭前的唏噓落淚,讓我們感嘆生活不易的同時更加珍惜夫妻之間的伉儷情深。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東北燒烤老炮小軍在午夜收攤問旁邊的老妹說“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黑嗎,因為我不想白活一輩子”俏皮之餘甚至有種類似禪宗意味的對人生的感嘆。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些不禁讓我回想起看完第一季打卡其中一家店鋪的經歷。

恰巧我讀大學的地方西安就有片中其中一家店鋪,我和一個同學便一起相約前往。

中國人常說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麼人吃。

那家店鋪的味道大體我已經忘卻,但是兩個臨將畢業的男生對班上趣聞囧事的吐槽,對青春未來的無助迷茫,以及談論每個妹子的場景我卻還歷歷在目。

而每家店主親力親為的挑選原料調製醬料,分明是屬於中國燒烤人的工匠精神。

雖然人生一串也塑造情感共鳴,但並沒有像舌尖三為人們所詬病的一樣讓人覺得刻意煽情。

不同於舌尖三的過分拘泥於故事與器具,人生一串牢牢謹記美食記錄片食物永遠都是核心與關鍵。

影片所展示的人文關懷與感動,都是燒烤的派生物與寄居蟹,伴隨燒烤這一主題出現,同時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大多點到即止,從未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現在國內節目動不動煽情,生硬且尷尬,觀眾不需要廉價的眼淚與虛偽的感動。

人生一串自然生動的做到於情於食,達到二者之間完美的平衡融洽,在此瘋狂為總導演陳英傑的調度掌控能力點贊。

年輕的平臺,年輕的受眾

旗幟傳媒選擇與B站聯合推出人生一串無疑是很聰明的決策,不論是詼諧幽默的解說風格,還是飲食紀錄片的主題內容,都和B站的總體風氣與環境相契合。

眾所周知B站是靠動漫起家,即使在互聯網平臺與新媒體中,B站的年輕血液也是格外的多,偏詼諧輕鬆的人生一串與其說更為年輕人所接受。

與其說人生一串更對年輕人的口味,不如說其受眾人群一開始就鎖定在年輕人身上。第一季第二集中的豬眼腦花羊蛋等黑暗料理的選題顯然也是佐證了這一點。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相對於第一季,人生一串第二季明顯的有廣告植入的痕跡,但並沒有讓人覺得難以忍受,畢竟在這個流量信息的時代只有和資本合作才能將更好的產品帶給大眾,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過硬的品質支撐。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其次第二季大量的加入了抖音快手等平臺的網絡用語,因為我沒有觀看這些平臺短視頻的習慣,所以會覺得稍許意外與尷尬。但是有短視頻觀看習慣的觀眾對那些用語可能會產生格外的親近之感,這點因人而異。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資本的介入更明顯的改變是劇組變富了,每期視頻大約長十分鐘就是最好的體現和回報。總體而言人生一串第二季沿襲了第一季的風格與內容,細節上有所差異,水平稍遜第一季,從評分上可見端倪。


“小小”的一串,它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但是仍稱得上佳作。兩部都推薦大家一看。

待疫情徹底結束時,讓我們走進一家燒烤店,叫上三兩好友,喝上幾杯小酒,用力吆喝一聲:老闆上串。

要是不知道去哪裡吃請記住片中所言:最好吃的燒烤永遠就在你家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