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在舌尖上的中国3与黄磊中国版的深夜食堂连续扑街的情况下,旗帜传媒与B站2018年联合推出的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却在B站逆天砍下9.8分,就连一向苛刻的豆瓣也给出了9.0分的好成绩。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对比深夜食堂的2.8分,莫名想笑的同时心疼黄磊三秒钟。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那么这部烧烤纪录片究竟有何魅力,让大家如此的追捧呢?


烧烤才是中国夜宵的永恒主角

不同于日式精英阶级的孤寂,热闹市井才是中国宵夜的主色调。相对于照搬日版的深夜食堂,人生一串精准的展示出属于中国的夜宵文化。

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吃一顿烧烤谈不上奢侈与负担,产生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却绝对不比一顿饕餮盛宴低。实操性与普遍性让烧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卸下一天的疲惫,叫上三五好友,喝上几杯小酒,大快朵颐的吃着串,这才是中国人的夜晚追求与浪漫。

人生一串很好的把独属于烧烤的烟火气完美的记录下来。

在城市化与商业化的今天,街头巷尾的烧烤摊帮人们回忆起几乎已经忘却的烟火气与人间味。

正如片中所言:没有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句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优秀的团队为成功保驾护航

精益求精的制作拍摄态度给品质带来了保障。

贫穷的剧组为了拍摄出最真实美味的烧烤,一季六集跑遍全国大江南北30多个城市,探访500多家烧烤店,最终只保留三十来家店铺,每家店铺必须有特色拿手绝活,为的就是给观众呈现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磁性的配音总是先声夺人

两季的配音均由总导演陈英杰所配。神似高晓松的磁性音色,加上皮实的解说风格,让我们在观看过程中非但不会产生被打扰嘈杂之感,反而如同倾听一位陈年老友的诉说分享,让本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加倍诱惑我们的味蕾。

人生一串的文案尤为让人喜爱,让我们一起看下截取原片中的文案。

夜幕降临,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

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才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很懂生活,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第一季第四集的开头文案一下子就让人觉得惊艳不已,将人拉进充满烟火气的意境中,再配上影像的视觉冲击,你要是不暗暗咽下一口口水,我敬你是条汉子。

类似这样的文案绝不是个例,相反每一集都保持着这种风格与水准。

两季的文案都充满着散文般的诗意美感,又不故作姿态让人产生距离感,真正做到雅俗共赏。从而将美味的烧烤与烧烤背后的人间百态最直观的呈现给观众。

食材与地界的广泛性。

人生一串既有让人大呼过瘾的肉串,又有清淡典雅的开胃小菜。介绍辽阔粗犷的西北烤羊烤肉,同时不会落下曲径通幽的南方海鲜山野。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观众被美食诱惑的同时,仿佛看了一幅中国山水风俗画,领略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食材的五花八门与城市的天南海北,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能找到记忆中的那串味儿。由此产生的受众的广泛性与共鸣性自然在预料之中。

详略得当的安排。

几乎每一家店铺节目组都会首先给观众一个全局总观,接着又会介绍一样店里的拿手绝活:黑暗料理的烤蚕和脑花,辽宁锦州铁和金的干豆腐卷,宜宾巡场的鼻梁筋······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方便观众打卡时点餐。对选择困难症的同学来说简直是福利

接地气的风格与姿态

烧烤本身就极具烟火气与市井气,人生一串把这一特色进一步放大。力求真实的摄影,尽量追求原声,能不打光就一定用自然光,这些让本就具有真实性的纪律片最大程度的还原的烧烤的本来风貌。

各地方言俚语的插入以及直接与店主顾客的对话,让我们打探到烧烤更深处的秘密的同时极大的消除观众与屏幕的隔离感。

吃人生一串,品人间百味

正如前文所言,烧烤是中国最具市井味和烟火气的饮食。

中国人可能在酒店茶楼互相虚与委蛇,却绝对不会和关系不到位的人在烧烤摊上大快朵颐。烧烤天生就带着江湖气与哥们义气的属性。

烧烤摊亦是最公平平等的用餐场所,没有阶级地位,没有尔你我诈,没有利益纠葛,有的只是那串上极致味蕾享受与酒杯碰撞间的深厚情谊。

这种特性让吃烧烤和互诉衷肠天然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烧烤承载的不单单是味道,更是人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片中所呈现的故事与情感也就更具真实感与让人信服,从而牵动观众心中某处的涟漪。

如片中一位顾客说出门在外除了想家就想吃一口小二哥烤的烧烤,自然的勾起观众一丝淡淡的乡愁。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茄子妹夫妇在镜头前的唏嘘落泪,让我们感叹生活不易的同时更加珍惜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东北烧烤老炮小军在午夜收摊问旁边的老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俏皮之余甚至有种类似禅宗意味的对人生的感叹。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不禁让我回想起看完第一季打卡其中一家店铺的经历。

恰巧我读大学的地方西安就有片中其中一家店铺,我和一个同学便一起相约前往。

中国人常说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么人吃。

那家店铺的味道大体我已经忘却,但是两个临将毕业的男生对班上趣闻囧事的吐槽,对青春未来的无助迷茫,以及谈论每个妹子的场景我却还历历在目。

而每家店主亲力亲为的挑选原料调制酱料,分明是属于中国烧烤人的工匠精神。

虽然人生一串也塑造情感共鸣,但并没有像舌尖三为人们所诟病的一样让人觉得刻意煽情。

不同于舌尖三的过分拘泥于故事与器具,人生一串牢牢谨记美食记录片食物永远都是核心与关键。

影片所展示的人文关怀与感动,都是烧烤的派生物与寄居蟹,伴随烧烤这一主题出现,同时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大多点到即止,从未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现在国内节目动不动煽情,生硬且尴尬,观众不需要廉价的眼泪与虚伪的感动。

人生一串自然生动的做到于情于食,达到二者之间完美的平衡融洽,在此疯狂为总导演陈英杰的调度掌控能力点赞。

年轻的平台,年轻的受众

旗帜传媒选择与B站联合推出人生一串无疑是很聪明的决策,不论是诙谐幽默的解说风格,还是饮食纪录片的主题内容,都和B站的总体风气与环境相契合。

众所周知B站是靠动漫起家,即使在互联网平台与新媒体中,B站的年轻血液也是格外的多,偏诙谐轻松的人生一串与其说更为年轻人所接受。

与其说人生一串更对年轻人的口味,不如说其受众人群一开始就锁定在年轻人身上。第一季第二集中的猪眼脑花羊蛋等黑暗料理的选题显然也是佐证了这一点。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相对于第一季,人生一串第二季明显的有广告植入的痕迹,但并没有让人觉得难以忍受,毕竟在这个流量信息的时代只有和资本合作才能将更好的产品带给大众,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过硬的品质支撑。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其次第二季大量的加入了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网络用语,因为我没有观看这些平台短视频的习惯,所以会觉得稍许意外与尴尬。但是有短视频观看习惯的观众对那些用语可能会产生格外的亲近之感,这点因人而异。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资本的介入更明显的改变是剧组变富了,每期视频大约长十分钟就是最好的体现和回报。总体而言人生一串第二季沿袭了第一季的风格与内容,细节上有所差异,水平稍逊第一季,从评分上可见端倪。


“小小”的一串,它凭什么火遍大江南北?


但是仍称得上佳作。两部都推荐大家一看。

待疫情彻底结束时,让我们走进一家烧烤店,叫上三两好友,喝上几杯小酒,用力吆喝一声:老板上串。

要是不知道去哪里吃请记住片中所言:最好吃的烧烤永远就在你家楼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