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著菜薹,卻不知寶通寺從何而來

在武漢的餐桌上有一種蔬菜,甜津津的,名叫菜薹。若論其正統,就當屬“洪山菜薹”。


你吃著菜薹,卻不知寶通寺從何而來

洪山菜薹

洪山是武漢市的一個區,洪山菜薹的傳說太多了。除了當代商業編造了許多矯揉造作、文理不通的廣告性故事之外,民間大眾口口相傳最為久遠的版本,恐怕就是所謂“鐘聲塔影”。說的是洪山寶通寺塔影之中的那塊土地,與延及到本寺廟鐘聲可聞的那片土地,出產的才是最最好吃的菜薹。

你吃著菜薹,卻不知寶通寺從何而來

鐘聲塔影

那麼作為作為洪山菜薹正統土壤的寶通寺,又從何而來呢?

佛教傳入的過程就是寺廟興建的過程,佛教在武漢地區的生根、發芽必然會帶動寺廟建築的發展,武漢地區現存最早的寺院就是寶通寺。

你吃著菜薹,卻不知寶通寺從何而來

寶通寺外景

寶通寺位於武昌洪山南麓,始建於南朝劉宋年間,是武漢現存的最古老的寺院。淨土宗、禪宗、密宗,多宗薈聚,在歷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護持,是最具典範的皇家寺院。寺內殿宇樓閣依山而建,層疊有致,隱現自若,深廣的庭院古樸莊嚴。

你吃著菜薹,卻不知寶通寺從何而來

寶通寺內景

洪山古名東山,故寶通寺原名東山寺。唐貞觀年間(627—629年)進行擴建,改名彌陀寺。南宋端平年間(1234—1236年)金兵南侵,湖北隨州一帶淪為戰場,經朝廷同意,將大洪山的幽濟禪院移至武昌,在彌陀寺前擴建,至正十六年(1356年)毀於反元起義的兵亂。明初,楚昭王奏請朝廷同意,延請浙江龍門海禪師重修廟宇,成華二十一年(1485年),憲宗皇帝敕賜寺名“寶通禪寺”。崇禎八年(1635年),楚昭王九世孫璧山侯朱蘊溜擴建彌陀殿,新建24件羅漢殿,重塑500羅漢像。禮部尚書賀逢聖撰文紀有此事。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起義軍攻打武昌時,又毀於戰火,唯大殿及寶塔倖存。清康熙年間(1676—1691年)巡撫張玉如增其舊制,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總制畢弇山復興,皆仿北京西山諸剎建制,規模宏大壯麗,為武昌諸寺第一。咸豐初年又毀於戰火。現存建築系同治四年至光緒五年(1865—1839年)重建。1924年持松法師任方丈時,又在寶通寺後修法界宮及瑜伽堂。

一千六百餘年時光荏苒,具有豐富的佛教文化底蘊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的寶通禪寺,是武漢市唯一的皇家寺院,並且被列為國務院“漢地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規模之大、殿堂之宏偉為武昌諸剎之首。

你吃著菜薹,卻不知寶通寺從何而來

寶通寺香火旺盛

除了是“洪山菜薹”的濫觴之地,武漢民間還有寶通寺“初五求財神”的風俗。每個新年初五,總有善男信女、大商小賈齊聚於此,恭敬焚香迎財神,以求財運。

今年過年由於疫情封城,寶通寺“迎財神”的盛況不再,但是寶通寺菩薩的庇佑定會護武漢一方平安。

如同疫情過去,菜薹的甜津定會再次滋潤每個武漢人的心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