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制酒文化:從“酒禁”到合理化,日益豐富

我們提到唐朝,總是想聯想到當時盛世,百姓安居,世道繁榮。那個朝代比起其他朝代來說,風氣較為開放,飲酒也漸漸成為風靡一時的娛樂活動。

在唐朝,對酒的限制是比較少的,這也使得唐代的釀酒業飛速發展。這其中原因除了唐朝的制度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釀酒原料的開發。黍米、粟米、玉米、稻米、糯米、黃米、穀子這些都能被用來作為釀酒的原料。

另外,釀酒工藝在唐之前就已經相對比較成熟,到了唐朝,這個技術更是精上加精。唐朝人開朗豪氣,對酒十分喜愛,這一系列的原因,也使得唐朝的釀酒工藝不斷髮展。以致後來要實行酒禁來抑制,後來又誕生官酤和榷酒等措施來複興。

唐朝制酒文化:從“酒禁”到合理化,日益豐富

唐朝禁酒制度文化出現的原因:在征戰不斷的背景下,糧食儲備不足,需要管控糧食浪費

大業年間,皇帝濫用職權,翫忽職守,加上遠征的失敗,隋朝被滅。每一次的國家戰敗受苦的都是百姓,隋朝百姓也不例外,民變事件時有發生。李淵見隋朝敗局已定,且再無“興復”可能,便想著要開創一個新的世界,取而代之。就在隋朝之後,李淵帶兵稱帝,建立了唐朝。因為隋朝皇帝的奢靡浪費,加上戰爭所需消耗的錢財甚多,導致前人所辛苦積攢的財富被揮霍一空,到了唐朝就更少了。

錢財損失倒還不是最大的難題。最大的問題是,建國初期因為國家不富裕,人口遷移嚴重,導致在國的人民數量逐漸減少。據記載,當時唐朝所剩下的人,只有兩百多萬戶。當然主要原因就是物資供不應求,並不能滿足大量人口的基本生存。

除此之外,經濟狀況也不容樂觀。都說物以稀為貴,當時糧食產出量少,於是國內物價就被炒得很高。為了生存,很多人不願做最苦最累的農活,而是選擇了利潤較高的釀酒業。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朝廷不得已下令禁酒。

唐朝在當時的地位是霸主級別的,它存在了三百多年,同時也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取得多次勝利。要說它的戰爭數有多少?可以說是從建國時期直至其滅亡,都在不斷地進行著戰爭。在建國初期,為了鞏固勢力,穩定朝政,唐朝通過武力收服不少高手勇士。當然其中也有想要密謀造反的人,這個時候也需要武力鎮壓。

國內是這樣一番景象,國外也沒好到哪裡去。國外,大家都不想讓唐朝發展起來,很多勢力蠢蠢欲動,這些威脅如果不及早取出,將來必定成為一大隱患。這就不得不進行戰爭。唐朝多戰爭的原因,其中好友統治者好戰、唐人的習慣——英勇好戰,彷彿就像是為了戰爭而活一般。

酒禁文化由此而來。戰爭的持續讓物資長時間的短缺,民間很多糧食都被送往軍營以備軍需。同時控制百姓不浪費糧食,於是釀酒業發展。但當時來說酒是屬於奢侈品,為了讓糧食儘可能的發往前線,禁酒文化應運而生。

唐朝制酒文化:從“酒禁”到合理化,日益豐富

酒稅出現,酒禁、榷酒、官酤、依次產生,互相牽制,一起創造了多彩的唐朝酒業制度文化

榷酒是說政府為了控制釀酒業的發展,通過徵稅來將酒的產生、製作、銷售等過程掌握在手中。其實就是不讓民間自由掌控酒業,壟斷了酒業生產,並將酒業發展發展而得到的巨大利潤收入囊下。

唐朝制酒文化:從“酒禁”到合理化,日益豐富

官酤是不準人民私自造麴,獲取酒的途徑只能經過政府,別的渠道一律禁止。那些賣酒的酤戶也不是那麼好當的,拿酒麻煩外,還得先取得資格認證,還要交一定的稅。

在唐代時期,其實榷酒和官酤是差不多的性質,二者只有實現的形式不同。

如果到了時間還沒有交稅,那政府是有權力禁止酤戶繼續經營酒業的。另外一種更為徹底的形式就是禁酒。它們目的都是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面是穩定國家財政,不至出現財務危機。同時也是將所得的資金用於預防災難出現的時刻。

另一方面,所收到的酒稅,朝廷還會將它們用來獎賞保家衛國的士兵們。一來鼓舞士氣,二也保障了百姓安居樂業。通過上面的措施來穩固江山還不夠,朝廷又另外頒佈了“榷酒法”。這個法則裡有規定不準民間釀酒,還不準釀一些質量差的酒。這就更大範圍地、更有效地實行酒禁政策,同時也讓酒稅發揮了它的大作用

為了增加稅收,唐代還實行了其他的政策。例如:釀酒者如果自願向朝廷多交酒稅,那裡酌情免除他們的徭役。這項政策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對百姓而言,減輕了負擔,對朝廷而言,增加了財富。但當時還沒有“酒稅”的說法,因為當時所交的酒稅只是被定義為“酒類收入”這種籠統的說法。

政府壟斷的做法有好也有不好的方面。這種徵稅方法,使人性貪婪的一面顯露出來,大批官員藉此 “重複收稅”,引發“貪汙”現象不斷髮生。這樣,也使得人民怨聲載道,政府破敗不堪。

後來,朝廷改良了政策,允許民間自由釀酒,只是需要按人頭來交稅。加上,“官酤、交榷酒錢交其一,不可重複徵收”的政策,簡化了之前的收稅手續,也有效防止貪官們“撈油水”。當然,如果錢不夠,也可以用交易物品作為交稅的手段,這也可以看到唐代酒業制度逐漸走向靈活化。

酒稅相較於官酤、榷酒錢來說,整個體制較為完善、正式。開始執行酒稅政策z之時,只是為了國庫充裕,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但後來在代宗時期,酒稅逐漸變成按月上交的硬性政策,憲宗時期正式成為固定稅收。

唐天寶年間,唐朝經濟發展迅速,朝廷對酒業的管控已經沒有之前那麼緊張,酒戶間自由貿易,唐代酒業達到繁榮階段。酒禁、榷酒、官酤的出現,再到後來的合理化酒稅,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是積累經驗的過程。酒稅是最終產物,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唐朝各項制度的完善。

唐朝制酒文化:從“酒禁”到合理化,日益豐富

酒業制度文化對唐朝、對後代都有著深遠影響

無疑,唐代制酒文化對當時的朝代影響深遠。建國時期,因為沒有經驗而盲目實行的禁酒政策曾經使唐朝酒業陷入低迷階段,連擴充國庫的目標都難以實現。可是後來實施了合理化、靈活化的酒稅制度,酒業又重新發展起來。

後來唐朝對酒業的管制鬆了些,酒戶們就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實行自由貿易,酒的質量也因人們的要求提高而提高。酒的品質提高了,種類變多了,買酒的人也樂意為這種貨物買單,促進了唐朝貨幣的流通,刺激了經濟的繁榮。另外酒稅也造成了社會的穩定。

百姓如果交了稅費,就可以自由地去實行買賣生意。生活來源有了保障之後,社會暴亂的現象也越來越少。加上人民生活好了,對統治者的印象也會因此變好。可以說酒稅制度對營造“治國有方”的形象是很有效的

對唐朝來說,酒業制度讓本朝的文化變得豐富多彩,讓統治者形象得到提高,讓財政危機得到解除。而對後世來說,唐朝酒業制度的發展,為我們呈現了精湛的釀酒工藝,成為一項文化瑰寶。

唐朝制酒文化:從“酒禁”到合理化,日益豐富

結語

唐朝的酒業制度文化,對現在而言,是值得我們去借鑑和學習的。敢於嘗試、敢於改變、敢於創新,只有這樣,酒業文化才能在中華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