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上海腎臟周:拒絕讓您的腎臟“甜”過頭!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拒絕讓您的腎臟“甜”過頭!

浙江地區一位50多歲的陳姓男患者,近期出現面部、雙下肢浮腫伴尿中泡沫增多,在當地醫院治療1月餘效果不佳,遂前往上海某三甲醫院就診。腎內科醫師仔細詢問病情獲知患者糖尿病病史已有20餘年,平時口服降糖藥,但是並沒有嚴格監測血糖,也沒有適當進行飲食控制,導致血糖控制不佳,近3年血壓也逐漸增高。尿檢發現該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達2.5克(正常為少於0.15克),眼底檢查也發現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功能出現下降跡象,醫生診斷陳先生已患糖尿病腎病。

在腎內科門診上,經常有一部分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也積極地聽從醫生進行降血糖治療,但是平時並沒有做到定期的監測血糖以及及時的藥物調整,導致儘管採取了治療,其血糖水平並沒有得到控制理想水平,導致後續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而糖尿病腎病就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併發症,是一種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發生的腎小球病變,其發病與糖尿病病程有關,一般需要10—20年的時間。但是,由於部分患者(主要是2型)糖尿病起病早期並沒有得到及時診治,因此其實在糖尿病確診的時候已經經過了相對較長的一段疾病期,這部分患者最終發生糖尿病腎病的時間窗明顯縮短。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最主要的表現是微量白蛋白尿,小便中的泡沫增多,若血糖不進行有效的控制,長此以往,則會進展為持續大量的蛋白尿,若再進一步發展,腎功能逐漸下降,最終將進入腎功能衰竭(尿毒症)階段,需要透析、換腎才能維持正常生活。

預防糖尿病腎病,早期識別並進行規範治療至關重要,常見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

1.病程超過5年以上者要每3~6月化驗腎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紅蛋白並注意監測血壓,每年就診1次眼科做眼底檢查。

2.有條件時應做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和β2-微球蛋白測定以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個月內加測3次以確定是否為持續性微量白蛋白尿。

3.如果確定微量白蛋白增加並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運動、原發性高血壓,應高度警惕並注意嚴格控制血糖處於正常水平。若血壓>140/90mmHg,應積極降壓使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平時還應注意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以攝入優質動物蛋白為佳。

而一旦發生糖尿病腎病,遵從醫囑積極治療是前提,更加嚴謹的自我監測管理血壓、血糖才是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緩腎臟病變進展:

1.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的幾率下降一半,使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的幾率降低1/3。對於單純飲食和口服降糖藥控制效果不佳並已有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應儘早使用胰島素治療。而作為患者,在遵從醫囑服用藥物治療的同時,規律性地監測血糖並將近期血糖水平及時反饋給主治醫生進而進行藥物調整至關重要。

2.控制血壓:高血壓是糖尿病腎病加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應該保持清淡的飲食,嚴格限制每日鹽分的攝入低於6g(相當於1啤酒瓶蓋)。伴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必須應用降壓藥進行治療,嚴格控制血壓處於正常水平,最好低於130/80mmHg。

3.飲食控制:低蛋白(儘量優質動物蛋白)飲食能延緩糖尿病患者腎臟損傷速度。糖尿病病人低蛋白飲食的標準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g蛋白質,同時注意食物中保證充足的熱量。而患有肝病、處於妊娠或生長髮育期的患者應特別注意,不宜過度限制蛋白的攝入。

4.控制血脂:高血脂對糖尿病腎病特別是合併心血管併發症有極其不利的影響,若發現血脂偏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血脂的藥物以糾正。

5.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適當控制體重、適度運動、戒菸限酒等。

陳先生接受醫生的建議,積極控制並規律監測血壓、血糖,適當增加了運動時間,低鹽、低脂飲食,目前浮腫明顯改善,尿中泡沫液也明顯減少,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到1.2克。現在,他每2月到醫院內分泌科和腎內科門診複診並調整用藥。


供稿:

  • 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專科分會
  • 上海市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
  • 忻 菁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腎病科
  • 郝傳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腎病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 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 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 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