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血透患者疫情防控怎麼做?專家建議來了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血透患者疫情防控怎麼做?專家建議來了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尿毒症)患者經常選擇的一種腎臟替代治療,目前認為,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當肌酐>300umol/L(60歲以上男性>400)且開始出現以下併發症時,就應該考慮腎臟替代治療了。

1. 胸悶,氣急甚至是咳粉紅色泡沫痰等心力衰竭症狀;噁心、嘔吐、失眠、周身不適,體重明顯下降等胃腸道症狀;指甲,嘴唇,眼瞼,面容蒼白等貧血症狀;皮膚瘙癢、甚至手足抽搐等肢體症狀。

2. 檢查發現高血鉀、高血磷、低血鈣、代謝性酸中毒等指標異常。

血透患者每週到醫院2-3次,由專科醫護給予透析治療。是一種安全、高效的腎臟替代治療模式。然而在目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普通百姓可以閉門不出,血透患者卻不得已要高頻外出往返醫院。加上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免疫力差,是高危易感人群。因此,血透患者的疫情防控需要格外謹慎。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血透患者疫情防控怎麼做?專家建議來了

(圖片源於網絡)

特殊時期,針對血透患者給予如下建議:

1.外出透析,做到“三少一多”

1)少坐公共交通:出門前完善個人防護,必備口罩,建議使用眼罩、隔離衣等。出行首選私家車,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果必須乘坐,優先選擇人少、通風好的公共交通工具。帶好口罩,與其他乘客保持1米距離,適當開窗通風。

2)少與他人交流:儘量固定陪護人員,到達透析中心後,在等候區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與他人不必要的交流,病友之間間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離,排隊有序進入透析室。

3)少飲食飲水:透析過程佩戴口罩,減少不必要飲食飲水。沒有嗆咳的患者可自備一些戴著口罩也能含服的糖果,避免透析中低血糖。

4)多洗手多換衣:自覺配合醫護測體溫,問病史,上機下機勤洗手。透析完成後及時離開透析室。回家做好消毒防護。到家後先洗手,脫掉外穿衣褲,去掉口罩,再次清洗雙手、脖子、臉部等暴露的皮膚。

2. 日常起居

1)每日監測體溫及觀察自己有無發熱、咳嗽、咽喉痛等不適症狀。如有,及時至發熱門診就診。

2)每日檢查自己的血管通路,如有問題及時與血透室及血管通路醫生聯繫。

3)注意衣食起居,避免受涼、腹瀉等。

4)減少外出,減少與外來人員接觸,居家是最好的防護。

5)避免到人群密集場所及不通風的場所,比如商場、超市等。

6)準備好小瓶的免洗手消毒液,接觸了公共場所的設備或環境如門把手、扶手、扶梯、按鍵等後,使用消毒液認真擦拭雙手。

7)疫情時期,部分血透室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會有更改,請患者與家屬理解並積極配合。

最後,也請大家不要恐慌,理性面對疫情,認真對待每次透析,相信你的醫護團隊,互相配合,互相理解。假以時日,一定春暖花開、山河無恙!


供稿:

  • 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分會
  • 上海市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
  • 沈劍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
  • 倪兆慧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血透患者疫情防控怎麼做?專家建議來了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