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腹透患者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腹透患者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2019年12月,我國湖北省武漢市確診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隨後,其他省、市、自治區及境外也陸續確診,發病例數持續增多。

尿毒症患者常合併多個併發症,抵抗力低下,是冠狀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必須更加註重防範。腹膜透析(腹透)作為居家透析方式,既不受限制出行的影響、又能減少往返醫院交叉感染的風險,在疫情防控期間具有獨特的優勢。但腹透病友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在疫情防控期間應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感染風險。

守護腹透“生命線”,做到“四要”“四不要”

規範的腹透操作、避免操作不當導致腹透相關併發症,保障透析不間斷、安全的進行,是腹透病友疫情防控的前提。腹透病友們需要像守護自己的生命線一樣,守護腹透導管,做到“四要”“四不要”: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腹透患者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圖片源於網絡)

四要:

1. 要保持腹透導管固定在皮膚上;

2. 要保證腹透導管與外接短管的連接緊密;

3. 要在觸摸腹透導管前認真洗手、戴口罩;

4. 要長期出口處護理:正常情況下,每天或隔天洗澡護理。一旦感染,至少每天護理1次。

四不要:

1. 不要在腹透導管周圍使用利器;

2. 不要牽拉、扭曲腹透導管;

3. 不要用碘伏液、酒精等消毒液直接接觸腹透導管;

4. 不要做提舉重物、劇烈運動、排便時屏氣用力等動作。

無菌操作再強化,居家環境要保持

1. 強化無菌操作

在出現大規模疫情的情況下,腹透病友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強化無菌操作,預防感染,建議再一次複習腹透操作手冊及視頻,萬萬不能掉以輕心。

(1)哪些物品必須保持無菌?

需要保持無菌的腹透用品包括:透析液、透析液袋與廢液袋內部、腹透液管路系統接頭、外接短管接頭、碘伏帽內部。

(2)最易被汙染的部位有哪些?

最容易被汙染的部位包括:腹透液管路系統接頭及外接短管接頭和導管出口處。應在操作時特別注意。

(3)如何保證居家腹透換液的無菌操作?

腹透病友們需做到:一洗手、二消毒、勿抓撓、戴口罩。請病友們記住洗手七字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① 內:掌心對掌心相互揉搓;

② 外:掌心對手背,兩手交叉揉搓;

③ 夾:掌心對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④ 弓:雙手指相扣,轉動揉搓;

⑤ 大: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轉動揉搓;

⑥ 立:五個手指尖併攏立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

⑦ 腕:清潔手腕。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腹透患者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圖片源於網絡)

2. 保持居家環境清潔

腹透病友們應勤開窗,多通風,但應注意避免室內外溫差大而引起感冒。鼻涕或痰液等分泌物應用紙巾包好後棄置於有蓋垃圾桶內。紫外線燈充分消毒,每日至少60分鐘。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腹透患者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圖片源於網絡)

腹透操作環境應清潔乾燥、遠離通風口,保持光線充足,同時禁止寵物入內、避免小孩進入。

減少外出“家裡蹲”,親朋好友別串門

對於腹透病友們來說,“宅”在家裡是最好的自我防護。拒絕走親訪友、聚餐,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同時,家屬也應減少外出。如腹透操作由家屬或陪護人員進行,原則上操作人員限固定1人。腹透操作或外出時需戴醫用外科口罩,佩戴時應注意使口罩周邊充分貼合面部,方能起到防護效果。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腹透患者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圖片源於網絡)

出現症狀莫驚慌,及時就醫是正途

腹透病友們每日應在家中監測體溫,一旦出現出現發熱、咳嗽、咳痰、胸悶、氣促、全身肌肉痠痛、乏力、腹瀉等症狀,需及時前往發熱門診就診,篩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若近期有外出旅行史(尤其是疫區)或新冠肺炎患者接觸史,請及時告知就診醫生和腹透護士。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腹透患者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圖片源於網絡)

此外,腹透病友們一旦出現腹痛、腹水渾濁、出口處紅腫等症狀,也應及時就診篩查有無腹膜炎或導管相關感染;若有合併發熱,則需先前往發熱門診;一旦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喘、夜間躺不平等情況,也應及時前往當地醫院就診。

在這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腹透病友們應提高警惕,千萬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加強自我防護,防範於未然,保障透析不間斷、安全的進行,相信腹透病友們能夠安全、順利地度過本次疫情。


供稿:

  • 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分會
  • 上海市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
  • 金海姣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
  • 倪兆慧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