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下肢、唇、下頜等處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圖片源於網絡)

小區裡的王阿姨,近幾年來發覺自己的嗅覺沒有以往靈敏,有時候竟連菜燒焦了自己也沒發覺,為此經常受到老伴的埋怨,並先後輾轉多家醫院五官科及神經內科就診,鼻鏡也做了,頭顱磁共振也拍了,都沒有發現明顯異常。2年後,家屬發覺她平時少有言笑,行動也沒有以往利索、走路存在明顯拖曳現象。經人介紹,王阿姨來到了帕金森病專病門診就診,經治醫生在詳細查體後認為她患上了“帕金森病”,嗅覺減退是該病的前驅症狀之一。

1、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有哪些?

帕金森病(PD)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運動障礙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PD的臨床診斷需要有慢(動作遲緩)、抖(肢體震顫)、僵(肢體僵硬)等運動症狀的出現。研究發現,一些非運動症狀,諸如嗅覺減退、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RBD)、慢性便秘、焦慮抑鬱等,可以出現在運動症狀之前,成為疾病的前驅表現。

2、嗅覺減退在帕金森病中較常見

西方國家的調查數據顯示,近90%的PD患者存在嗅覺減退,臨床上表現為氣味識別、氣味閾值及氣味分辨能力的減退。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1/3的患者存在主觀嗅覺減退,近2/3的PD患者存在客觀氣味識別能力受損。

3、嗅覺減退在帕金森病早期診斷及鑑別診斷中的重要作用

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提示在帕金森病(PD)診斷之前的2~7年,嗅覺減退就已存在。由於特發性震顫、進行性核上性麻痺、皮質基底節變性患者嗅覺基本保留,嗅覺評估為臨床醫生鑑別PD及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目前,嗅覺減退,作為重要的支持診斷標準之一,已經寫入最新的國際及中國的PD診斷指南中。

4、什麼樣的帕金森病容易出現嗅覺減退?

早髮型PD(發病年齡<50歲)患者往往嗅覺不受影響。PD患者的嗅覺減退與病程、運動症狀的嚴重程度及抗PD藥物使用與否無關,而可能與運動障礙的類型及其他非運動症狀的受累有關。與震顫為主型相比,少動-強直型患者氣味識別能力得分更低一些。伴有嗅覺減退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現RBD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5、伴嗅覺減退的帕金森病的遠期預後如何?

有研究發現,嗅覺正常的PD患者疾病進展的更為緩慢一些;與嗅覺正常的PD相比,伴有嚴重嗅覺減退的患者往往存在執行功能受損,將來也更容易出現認知障礙/痴呆、幻覺等神經精神症狀。

因此,中老年人不明原因嗅覺減退/失靈,可能是PD的前驅表現,需要前往五官科及神經內科進行全面評估,以便早診早治。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審核:管陽太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