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壓管理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壓管理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下肢、唇、下頜等處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您頭暈過嗎?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壓管理

(圖片源於網絡)

頭暈現象太常見了,似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頭暈的經歷,很多疾病也會伴有頭暈,很少被重視,常常被忽略。可是,您知道嗎?帕金森病患者的頭暈可能暗藏玄機!帕金森病可不僅有運動症狀,還有一系列容易被忽視的非運動症狀,反覆頭暈,特別是在持續站立、行走、勞累後出現的“體位性頭暈”,就要警惕“體位性低血壓”這種帕金森病的重要隱患了!

您低血壓了嗎?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壓管理

(圖片源於網絡)

很多帕友非常重視高血壓,頭暈時也想到了量血壓,或者有些醫生也想到了要量個血壓,然而卻並不瞭解直立性低血壓。如果說頭暈與低血壓有關,量過了血壓的帕友們就會很堅定的說自己的血壓很正常,甚至可以拿出血壓正常或者還有點高的證據出來。帕友頭暈,醫生可不能頭暈,明察秋毫才找出體位性低血壓這個帕友頭暈的真兇。體位性低血壓,又名直立性低血壓,顧名思義是指血壓與體位有關,躺著的時候血壓正常或者偏高,站立時則血壓迅速降低。要知道,帕金森病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比例可不低,約有30%帕金森病患者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明白了嗎?就是要量不同體位下的血壓,當發現直立位收縮壓下降至少20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至少10mmHg時,毫無疑問,您體位性低血壓了!

您知道危害嗎?

一些帕友合併了直立性低血壓,沒有症狀,只是在檢查時無意中發現,或者只表現輕微的頭暈不適,就麻痺大意,即使在專科門診確診了直立性低血壓也不以為意,覺得醫生小題大作。關注點只在運動症狀上,卻不知道,所以為的小問題可能釀成大禍。

直立性低血壓不僅會引發腦供血不足的表現,例如頭暈,噁心、疲勞、視覺模糊等等,嚴重者還可導致暈厥,站立時血壓明顯下降導致全腦部的一過性供血不足,出現突然的,短暫的意識不清、跌倒。雖然跌倒後血壓迅速恢復,可以很快甦醒,但跌倒可能造成意外傷害,如骨折、頭部外傷、腦出血等,令人防不勝防。體位性低血壓還限制了患者的活動,進一步加重了運動症狀。

直立時血壓明顯降低還會導致慢性而廣泛腦部供血不足,引起腦細胞的缺血性損傷,在帕金森病神經細胞退行性病變的基礎上進一步破壞腦細胞,造成嚴重的腦損傷,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認知功能減退、甚至痴呆。

只是體位性低血壓嗎?

帕金森病患者出現血壓的波動可是不少見的,文獻中報道的比例約有20%到50%。除了我們剛提到的最常見的體位性低血壓,還包括臥位高血壓和餐後低血壓兩種常見的表現形式。臥位高血壓是指臥位血壓超過正常值的上限(140/90mmHg),甚至可達200mmHg左右,成為心腦血管事件的隱患。餐後低血壓診斷標準為:

(1)餐後2 h內收縮壓下降≥20 mmHg;

(2)餐前收縮壓下降≥10 mmHg,但餐後收縮壓<90 mmHg;

(3)患者餐後血壓下降幅度雖未達上述標準,但出現頭暈、全身乏力、暈厥等腦血流自身調節能力不足表現。

符合3條診斷標準之一即可診斷。

體位性低血壓怎麼辦?

帕友們應該都知道帕金森病的藥物治療很複雜,但是如果出現了體位性體血壓,藥物處理就更復雜了。那麼,我們要如何治療體位性低血壓呢?可不僅僅是藥物治療這麼簡單,還要面面俱到查明情況,並首先進行非藥物治療調整。

(一)查明情況

1、檢查患者應用的藥物是不是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如果有,要停用或調整這些藥物的使用劑量。就診時要詳細告訴醫生您都服用了哪些藥物,對調整治療很重要!這些藥物包括抗帕金森藥物(左旋多巴、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抗抑鬱藥物、降壓藥、抗膽鹼能藥物和一些防治心腦血管病常用的血管舒張藥物。減少或停用這些藥物的時候,不能只是關注藥物因為副作用導致的血壓降低是否好轉,還要關注藥物本身所治療的疾病,例如減少了抗帕金森病的藥物,血壓降低減輕或緩解了,但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加重了,這也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所以,要同時採用其他措施,從而兼顧到這兩個方面。

2、檢查患者是否存在有影響體位性體血壓的疾病,例如常見於帕金森的病的便秘,就可能因為排便時屏氣用力,而加重體位性低血壓。

3、檢查患者的生活習慣,是不是經常進食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飲料,要知道這也是會加重體位性低血壓,尤其是餐後低血壓。大量喝咖啡和飲酒,也會因為利尿的原因,造成血容量不足而加重體位性低血壓。還有帕友不喜歡喝水,或者怕尿頻尿急,或者活動不方便而不敢喝水,液體入量明顯不足,而加重體位性低血壓的情況。還要檢查有沒有導致體液丟失或血管擴張的環境,如洗熱水澡、環境溫度過熱等;

4、檢查患者的運動情況,是不是缺乏鍛鍊,鍛鍊可以加強下肢肌肉的力量,從而避免患者在站立位時的下肢血液瘀滯,增加回心血量,改善體位性低血壓。

1、增加鹽和水的攝入可以擴充有效的循環血量。

2、少食多餐,要避免過度飲食、飲酒和咖啡。

3、夜間將床頭抬高10 cm,白天可將床頭抬高30°,採取半臥位姿勢,以減少靜脈迴流心臟,同時可以鍛鍊患者適應輕度低血壓

4、改變體位時應動作緩慢,以降低摔倒風險,起立時宜遵循緩慢分步驟完成由臥-坐-站的動作。

5、非藥物治療還有小道具可以用呢,彈力襪或醫用腹帶輔助增加回心血量。

非藥物療法無效或者患者站立位的血壓的收縮壓低於75mmHg就要啟動藥物治療了。

1、目前循證醫學證據比較充分的藥物是屈昔多巴,這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的前體藥,在體內可以變成去甲腎上腺素,從而改善帕金森病因為交感神經功能障礙帶來的體位低血壓。主要藥物應用要從小劑量遞增,並且注意可能出現臥位高血壓。

2、還有一種藥物叫米多君,也是臨床比較常用的治療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這是一種α受體激動劑,也要從小劑量遞增,注意避免臥位高血壓的發生。

如果吃完藥就躺下,很容易造成臥位高血壓的加重,甚至可能會帶來其他的不良的後果。所以在吃藥之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儘可能的保持坐位、直立位或者是下地活動。帕友們還要注意不要在睡覺前4h服用藥物。除了關注藥物的副作用,臥位血壓,也不要忘了關注站立位血壓,明確服用的藥物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臥位高血壓怎麼辦?

避免睡前飲水及服用升壓藥物;休息時脫下彈力襪;頭高位休息,儘量避免平臥。如果帕金森病患者同時合併了合併了體位性低血壓和臥位高血壓,優先考慮治療體位性低血壓,允許存在輕至中度的臥位高血壓。必要時使用短效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非控釋片或緩釋片)、可樂定,尼莫地平等,注意可能加重夜間體位性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怎麼辦?

首先避免進食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飲料,有助於減輕餐後低血壓的發生。抑制葡萄糖吸收的藥物如阿卡波糖在進食前20 min服用(小劑量滴定),治療效果是明顯的。常速間歇性行走可減少餐後血壓下降的程度。其他如減少內臟血流量藥物如咖啡因、奧曲肽、血管加壓素、垂體後葉素等,增加外周血管張力藥物如吲哚美辛、米多君等,及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地諾帕明等可能有效,需進一步驗證。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

審核:管陽太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