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圖片源於網絡)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下肢、唇、下頜等處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加重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療,主要依賴於藥物。但藥物只能緩解症狀,不能延緩病情進展。研究顯示,康復治療不僅可以減輕臨床症狀,而且能推遲藥物使用或減少用藥量,延緩疾病進展。因此,帕金森病病人除給予正規的藥物治療外,應輔以康復治療。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圖片源於網絡)

帕金森病主要表現為動作遲緩、身體僵硬、震顫,和小步、慌張步態,以及姿勢、平衡失調,易摔倒,伴不同程度的言語及吞嚥困難。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圖片源於網絡)

康復治療提倡越早越好,並要長期堅持。康復運動建議少量多次,一天早、晚運動兩次為宜。早期無明顯平衡障礙時,建議進行太極拳、舞蹈、游泳、球類、自行車等運動維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和肢體關節活動度。中期出現平衡障礙時,可進行散步、太極拳、固定位自行車鍛鍊等運動放鬆肌肉和維持關節活動度。每次運動30分鐘,疲勞時可分段進行。尤其推薦舞蹈和太極拳。

舞蹈是一項全方位運動,涉及視、聽覺刺激、社交、記憶、運動學習和情感表達等。舞蹈的節奏性音樂可通過聽覺反饋提醒患者何時停止或啟動動作,並幫助患者控制平衡;舞蹈涉及的姿勢保持、轉向、邁步等可以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移動能力、運動控制等。不同的舞蹈形式可以改善不同症狀。雙人舞更可以促進社交,改善患者的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圖片源於網絡)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圖片源於網絡)

太極拳包含了重心轉移、運動控制、軀體轉向等方面的訓練。太極拳要求患者下肢在屈曲狀態下,完成身體重心在兩腳之間的“虛實變化”,可以充分鍛鍊帕金森病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把握身體重心和調整姿勢的能力,增加下肢運動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改善移動能力。另外,太極拳的許多動作要求患者下蹲彎腰、開胯屈膝、步走弧形,能對脊柱、髖、膝和踝關節起緩慢持續牽伸作用,擴大關節活動範圍,使關節靈活性緩慢恢復。長期的太極拳訓練可改善平衡和步態,提高步幅和步距,預防跌倒,並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鬱情緒。

除以上的體育鍛煉外,針對不同方面的專項康復也是必需的。

帕金森病的言語障礙表現為發聲吃力、不協調、言語清晰度下降、聲音嘶啞、音量減弱、音調單一等。

1)呼吸訓練通過增加肺活量以提高音量,通過延長呼氣時間增加語言長度。進行深吸氣和深呼氣訓練 (如吹氣球),可以增大胸廓擴展度,提高肺活量;腹部加壓訓練可以訓練呼吸肌力量,提高腹式呼吸能力,提高呼吸功能;呼吸體操可鍛鍊膈肌及肋間肌等呼吸輔助肌,改善呼吸功能。

2)唱歌訓練可以提高音強、延長言語時間,還可以增加肺活量,減少發聲疲勞,對改善言語障礙及呼吸功能有一定效果。唱歌訓練時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歌曲來練習,從而提高興趣和主觀意願。參加合唱團更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3)朗讀訓練對治療言語障礙也有一定療效。挑選有韻律的唐詩、宋詞或現代詩歌、散文,緩慢而大聲的朗讀,朗讀時要抑揚頓挫,不僅能改善言語障礙,且陶冶了情操,愉悅了心情。

4)常規的面部、舌、唇、上下頜運動的鍛鍊,如鼓腮、撅嘴、抿嘴、扣齒、伸舌、縮舌、舔唇等對帕金森病的言語障礙也有一定幫助。

帕金森病的吞嚥障礙多發現於中晚期,主要表現為患者張口困難,流涎,咀嚼困難,進食速度減慢,食物在口腔和喉部堆積,咽部有梗阻感,進食過快會引起噎塞和嗆咳。吞嚥障礙訓練方法包括張口、咬齒、吹哨、伸舌、舔唇等口周及面部肌肉訓練及頸部的前後、左右、上下肌肉放鬆訓練和空吞嚥、冷刺激等咽部反射訓練和前述的言語訓練方法。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圖片源於網絡)

帕金森病的姿勢異常主要表現為全身屈肌張力增高,重心轉移困難,姿勢不穩,易跌倒。核心肌群訓練可以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異常姿勢,控制平衡。核心穩定訓練包括軀幹肌訓練 (軀幹的前屈、後伸、側屈及旋轉訓練)、腹肌訓練(仰臥位屈膝抱胸訓練、仰臥位直腿抬高訓練、仰臥起坐訓練)、腰背肌訓練(飛燕訓練、五點支撐訓練、三點支撐訓練)、臀肌訓練(俯臥位下伸膝交替向上抬起下肢)及懸吊、巴士球等訓練。另外,直立步態行走、矯形支架、背部伸展訓練等也有改善姿勢異常作用。

帕金森病的步態不穩主要表現為拖步、小步、轉彎、起步困難、越走越快的慌張步態及行走時突然不能邁步的凍結步態等。步態不穩的治療主要通過步態訓練。步態訓練時雙眼直視前方,身體直立,起步時足尖儘量抬高,先足跟著地再足尖著地,跨步儘量慢而大,兩上肢儘量在行走時前後擺動。做跨越障礙物的行走訓練和聽音樂或口令或打拍子行走對步態改善也有幫助。有條件時可藉助下肢康復機器人輔助行走訓練,矯正步態。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圖片源於網絡)

帕金森病的平衡障礙可通過平衡功能訓練來改善。平衡功能訓練包括坐位、跪位、立位下分別進行重心前後、左右、側方移動;坐位下上下肢反向運動;立位下直線行走;反覆練習從坐位到站位等。另外,水中運動、太極拳、虛擬現實平衡遊戲訓練、平衡訓練儀治療等方法也可糾正平衡障礙症狀。

【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日常康復治療

(圖片源於網絡)

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不僅包括上述運動療法和言語吞嚥治療,日常生活技能的訓練也很重要。要訓練患者穿衣褲、鞋襪、洗臉、漱口、進食、寫字、梳頭、大小便、站立、行走和一些適當的家務勞動,還要訓練患者使用電腦鍵盤、捏橡皮泥、編織、繫繩子、撿豆子等鍛鍊手指靈活性和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是一個長期探索過程。不僅要早期、長期康復,而且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和病情發展及時調整康復方案,並聯合近幾年新開展的虛擬現實技術、康復機器人、治療儀的使用和低頻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等理療技術的開展,以期達到最佳康復效果。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

審核:管陽太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