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每年冬春季節交換,有的人就開始發生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等症狀。注意,此時已進入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高發季節,發病人數最多,症狀嚴重。目前疫情顯著好轉尚未完全結束,為避免交叉感染,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那麼在此期間,如何做好變應性鼻炎的防治管理呢?希望通過本文可以讓大家全面瞭解過敏性鼻炎到底是怎麼回事,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和早治療。

中國過敏性鼻炎6年的患病率上升了6.6%,按照中國14億人口的基數來換算,至少在6年內就增加了一個億的患者,且其具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狀態、合併哮喘等多種疾病的危害,防治形式較為嚴峻。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患者第1個就診高峰在4月份。防控需趁早,在第一個高峰即將到來之前,要儘早做好過敏性鼻炎的防治工作。

過敏性鼻炎既變應性鼻炎,是指特應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後主要由IgE介導的介質(主要是組胺)釋放,並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常見的病因

遺傳因素、變應原暴露。變應原是誘導特異性IgE抗體並與之發生反應的抗原。它們多來源於動物、植物、昆蟲、真菌或職業性物質。變應原主要分為吸入性變應原和食物性變應原。吸入性變應原是變應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如花粉、室內、外塵埃、塵蟎、真菌、動物皮毛、羽毛等,其中每年4-5月份發病高峰的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主要是由花粉引起的。

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狀主要是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部分伴有嗅覺減退。

1.噴嚏:每天數次陣發性發作,每次多於3個,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後立刻發作。

2.清涕: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可不自覺從鼻孔滴下。

3.鼻塞:間歇或持續,單側或雙側,輕重程度不一。

4.鼻癢:大多數患者鼻內發癢,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癢、耳癢和咽癢。

5.鼻腔體徵:尖鼻黏膜蒼白、雙下甲水腫,總鼻道及鼻底可見清涕或黏涕。

除了以上這些典型症狀及體徵,還可以通過一些體內及體外的實驗、檢查來幫助我們診斷。

1.皮膚點刺試驗:使用標準化變應原試劑,在前臂掌側皮膚點刺,20分鐘後觀察結果。每次試驗均應進行陽性和陰性對照,陽性對照採用組胺,陰性對照採用變應原溶媒。按相應的標準化變應原試劑說明書判定結果。皮膚點刺試驗應在停用抗組胺藥物至少14天后進行。(圖1,2)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圖1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圖2

2. 血清特異性IgE檢測:抽患者靜脈血,做免疫學檢測,不受藥物及皮膚狀態的影響。確診變應性鼻炎的過敏原,需要臨床表現病史、皮膚點刺試,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結果綜合考慮。(圖3,4)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圖3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圖4

3.鼻激發試驗:是變應性鼻炎診斷金標準,但具有風險,臨床不作為常規方法。

需遵循環境控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患者教育—“防控結合,四位一體”的系統性防控原則。

第一、要避免接觸變應原。

對於花粉過敏的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患者在花粉散播季節應減少外出,也可使用一些控制過敏原的工具(如口罩、眼鏡、鼻過濾器、花粉阻斷劑霜、鼻纖維素粉等),減少鼻吸入或結膜接觸致敏花粉,從而減輕鼻和眼的症狀。對塵蟎過敏的患者建議要保持居住空間乾淨、相對溼度至60%以下,但過低(如低於30%~40%)會造成不適;清掃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簾,蟎變應原溶於水,水洗紡織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變應原,也可使用有濾網的空氣淨化機、吸塵器等。對動物皮毛過敏的患者也應迴避過敏原。

(1)抗組胺藥:口服或鼻用第2代或新型H1抗組胺藥,可有效緩解鼻癢、噴嚏和流涕等症狀。適用於輕度間歇性和輕度持續性變應性鼻炎,與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中-重度變應性鼻炎。

(2)糖皮質激素:鼻用糖皮質激素,可有效緩解鼻塞、流涕和噴嚏等症狀。對其他藥物治療無反應或不能耐受鼻用藥物的重症患者,可採用口服糖皮質激素進行短期治療。

(3)抗白三烯藥:對變應性鼻炎和哮喘有效。

(4)色酮類藥:對緩解鼻部症狀有一定效果,滴眼液對緩解眼部症狀有效。

(5)鼻內減充血劑:對鼻充血引起的鼻塞症狀有緩解作用,療程應控制在7天以內,以免造成藥物性鼻炎。

(6)鼻內抗膽鹼能藥物:可有效抑制流涕。

除了藥物治療,目前對塵蟎過敏的患者還可以進行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即特異性變應原脫敏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可能改變疾病進程的療法,在國內指南中也推薦脫敏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手段,其誘導了臨床和免疫耐受,具有長期效果,可預防變應性疾病的發展。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兩種方式。皮下注射:適用於5歲以上的兒童;舌下含服:適用於3歲以上的兒童,5歲以上患兒兩種都可以。皮下注射前4個月,需每週一次到醫院打針,所以疫情期間,建議暫時居家治療,以舌下脫敏為主。但如果已經接受皮下脫敏治療的,不能受到疫情影響中斷。兩種治療方式都建議持續治療3年以上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圖5,圖6)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對於伴有下鼻甲增生肥大而引起藥物難以緩解的鼻塞症狀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可以通過下鼻甲消融;粘膜下部分下鼻甲切除術來改善通氣(圖7);對於合併有鼻中隔偏曲或者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可以通過對結構性鼻炎的矯正治療及功能性內鏡手術來改善鼻塞症狀。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鼻內鏡下翼管神經或高選擇性鼻後神經切除術來進行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但手術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症,對一部分患者不失為有效的輔助治療。

【掌健識】全國愛鼻日:疫情期間過敏性鼻炎的防治管理

圖7

目前疫情有所好轉但防控仍不可鬆懈,同樣,在疫情期間,變應性鼻炎防治管理也不可忽視,總的來說,變應性鼻炎治療的良好效果在藥物、免疫治療、手術、環境控制及患者宣教等幾方面相輔相成,並儘可能避免接觸致敏原,從而取得最佳效果。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耳鼻咽喉科

審核:李吉平 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鼻科學組組長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