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良回憶高佔魁老師

高佔魁老師身量不高,乾巴瘦,原先是楊澄浦的入室弟子閆月川的徒弟,閆老師逝世後復拜在汪老門下。他周身松得很好,內力也非常圓活。愛比畫,一般不教拳架,只講身形、手勢,文化程度不高,講起拳來很直白、很通俗。

年輕時的高佔魁老師

陳惠良回憶高佔魁老師


他常說:"關鍵在於松肩。""肩不開,胯不開,從生到死都練不出來。"他的徒弟餘同和的肩、肘就很活,兩隻胳膊像掛在肩膀頭上一樣。高老師認為,"胳膊使勁,東西都拘在自己身上。沉肩就是松肩,就是讓肩沒了"。

他跟我打過一個比喻說:"丹田好比是水,胳膊就是水上漂浮著的船。根本沒肩什麼事。"

陳惠良回憶高佔魁老師


為解決松肩、活肩的問題,我們學過"撕肩",意想從大椎穴像撕布似的順兩肩往下撕;也練過兩手交叉相握,擱在腹前,用身軀的前後晃動來帶動肩、肘、手;甚至還在兩腋下夾一個球來體會身軀的晃動帶動肩、肘、手打出的那種冷彈、松沉的力道… …

那一陣雖然沒有學拳架,但在與高老師的接觸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胡樸安前輩講的"松、固、凝"三字訣的理解。所謂松,體要松;固,氣要固;凝,神要凝。

陳惠良回憶高佔魁老師


總之,無非就是強調太極拳是內家拳,肢體動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內功的要求。它由內達外、內外協調一致。而且是其根在腳,根起根落,有去有回。跟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習慣幾乎完全相反。

為改變日常生活中的習慣,高老師讓我們周身放鬆,雙手放在齊胸高的櫃子上,意想兩掌沾著櫃子,不準用手推,而是"全憑心意用功夫",蹬之於腳,用由腳到膝、到胯、到腰……節節貫串傳導到手上來的內勁,使櫃子移動。當然,櫃子如果太沉或太大,將會紋絲不動,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你仔細體會這個勁兒不是用手頭上的拙力(也可以說不是局部力)推的,而是"意想"蹬之於腳,由腳節節貫串傳導到手上來的一種整勁。光這個練習,我們就練了很久,似有所得。

陳惠良回憶高佔魁老師


此外,高老師還愛講許多前人不愛公開的論點,如:"球體"的論點、"中"與"藏中"的論點、"尾閭上手"的論點等。因學時基礎較差,體會不深,就不在此一一細說了。

陳惠良回憶高佔魁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