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為什麼把電商交給京東?劉強東:馬化騰連我的手下都打不過

2014年,騰訊把自己的電商業務交給了京東,而騰訊家大業大,為什麼不自己做呢?最近,劉強東在接受採訪時,揭露了背後的故事。


01 各大企電商業務激烈競爭

為了爭奪電商業務這一塊大蛋糕,各個互聯網大企都成立了自己的電商業務板塊,如阿里,京東、唯品會、蘇寧易購等,但是當時的騰訊電商跟阿里、京東等相比,還不是一個數量級。

為了拓展電商業務,一方面騰訊在電商B2C領域四面出擊,先後投資了藝龍、珂蘭鑽石、易迅網,特別是易迅網在騰訊控股後發展迅速;另一方面,2012年5月18日騰訊第二次架構大調整後,騰訊電商(ECC)成為獨立BG,而且有獨立IPO的計劃。

從當時內部來看,騰訊對於電商業務的支持也是足夠的,大量的流量扶持,與京東針鋒相對的營銷補貼,加上對於物流上的長期規劃,當時易迅已經在上海青浦、廣州等地拿地準備建設大規模的自有物流基地。


02 京東想併購騰訊電商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資本遊戲,京東開始嘗試收購騰訊電商。在騰訊把自己的電商業務交給京東之前,劉強東與Pony(馬化騰)和Martin(劉熾平)已經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秘密談判。但是談判中,Pony和Martin表示,希望再等等,想繼續打營銷戰,嘗試打贏京東,把自己的電商業務做大。


03 劉強東去美國讀書,馬化騰敗給劉強東手下

隨後,劉強東前去美國讀書。隨後,Martin召開大會,希望趁著劉強東去美國讀書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爭取再劉強東在美國上學的這段時間,超過京東。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Pony和Martin調動騰訊所有的資源和力量,例如QQ等,強勢給騰訊電商灌入流量,拼命投資物流。

而這一期間在美國讀書的劉強東,長達7、8個月都沒有接過接過公司電話,早會也沒參加,工作方面唯一做是就是每週接收公司郵件。劉強東完全放權給手下,讓他們跟騰訊戰鬥。

但是7,8個月之後,騰訊電商與京東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更大了,騰訊也自知無法超越京東。隨後當劉強東讀完書回到國內時,雙方很快簽訂了相關協議。

於是,在2014年3月,騰訊戰略入股京東,京東併購騰訊電商業務(含易迅、拍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